些內地的電視臺一樣一天到晚圍著領導轉。這樣的內刊,這樣的內刊人,怎能讓人真正喜歡和尊重呢?
內刊對內打造“領袖文化”,對外透過宣傳本企業大而空的所謂“有文化”來加強企業的自身形象宣傳。缺點只有一個,忽略了作為個體存在的“每一個”消費者的最真實的需要,很多都是自說自話或者孤芳自賞,自己在那裡辦得熱火朝天,可是常常不管不顧消費者的感受,內刊這盤“中國菜”常常給人一種無力感或“雞肋滋味”。鐵打的內刊,流水的內刊人。流動的頻繁也給我們這些江湖文人造成的諸多隱痛和傷感。
很多內刊編輯都希望自己的老闆跟王石一樣是個“附庸風雅”又捨得掏錢的主兒,搞搞“人文”,玩玩“文化”,搞成千手觀音式或孔雀開屏狀,搞來搞去不過就是為了炫耀“我們老闆有文化啊”。 《萬科週刊》或者《soho小報》的華麗新內刊,以高成本投入大軍團作戰帶來一些看客的“掌聲”,其實是中看而不中吃。孔雀開出再美麗的屏也包不住老闆們黑乎乎的*,大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內刊這種中國式企業媒體特別地注重老闆的“自我宣傳”,上遮下掩,前包後裹,生怕一不小心露出老闆那黑乎乎的私慾之處,一不注重消費者個體的感受和需要,二不注重企業媒體運作的專業化,無法產生真正的“人本意義”上的商業文化實屬太正常,所以如同D報一樣被大眾拋棄,如同二奶一樣被老闆玩弄然後拋棄是每一本內刊擺逃不了的真實命運。
一個企業的“文化”不是千方百計想法設法地吹你老闆有文化,企業文化是要建立在消費者的心裡的,可惜中國的老闆們一向就沒真心把消費者當回事,說大了,其實也是為什麼中國企業一個接一個倒閉的一個註腳。我們不需要裝神弄鬼故弄玄虛,我們需要還原科學營銷語境下企業媒體的真實滋味,真正的企業文化應該是以消費者為依歸的商業文明。
真正的企業媒體為了滿足消費者最大的利益和需要而量身定做的,直接送達消費者手中的企業產品資訊和服務資訊的出版物。以友善的、知識面廣泛的、趣味性的為主,簡單易懂,保持讀者獲取資訊和企業的真正上帝——消費者進行面對面溝通,讓消費者在閱讀上對品牌進行消費體驗。相對DM雜誌而言,一份企業媒體是由一個企業投資,為這家企業量身定做的面向消費者的營銷溝通工具,是一種個性化人性化的以定向出版物這種形態出現的商業文化傳播媒介。
雀巢公司的《最佳雀巢烘培》雜誌從消費者的需求出發,針對介紹烘焙點心的製作方案以及介紹烘焙好手,配合精美的插圖,詳細的製作步驟,激發人們對於自己動手製作的興趣。透過尋求與顧客對話和溝通的方式回饋顧客並與最有價值的顧客建立顧客關係,加強顧客與雀巢品牌之間的情感聯絡,形成了雙向互動,使雀巢產品受到更多消費者的喜愛,這才是一種真正人本意義上的企業文化。
只有讓內刊成為真正為消費者服務的企業定向出版物,它才會變成商業國度裡的一隻美麗鳳凰。。 最好的txt下載網
肥肥走了,媒體終於可以上菜了
這回真的走了?
真的。
所有的娛樂頻道或娛樂版主編說:“大家都等煩了,再不死,菜都涼了。”
民工知道,以當下媒體的職業精神,這道菜八年前早就準備的差不多了,就等著肥肥走。現在,不管是新浪說的60歲還是南方都市報說的62歲,這些都不重要,走了就好。
多年以前,知音雜誌的一個編輯來縣城找在電視臺混的民工約稿,皆因民工向他報料說縣城有一農民被村幹部打得要死住進醫院的事蹟。這位一向以“宏揚人間的真善美、暴光人間假醜惡”著稱於世知音雜誌大編下了車,不顧風塵僕僕和勞頓,一見面就問我:“人死了沒?”我搖搖頭,他拍屁股就走,走時叮囑我:“盯著點,人一死你就開始採訪。”
結果那農民兄弟命硬,知音一字一元的稿費就這麼泡湯了。
肥肥怎麼還不死?相信有很多同仁在嘴裡唸叨很久了。
就像說相聲一樣,一見面甲就問乙:你媽怎麼還不死?你爸怎麼還不死?你弟怎麼還不死?
乙說:你這鳥嘴,為什麼老要他們死啊?
甲說:這還不明白,現如今咱村裡可說的事情很少,村長不能說,支書更不能碰,就誰家公公扒灰了,誰家媳婦偷人了可以說說了。說了也沒事啊,你們家沒權沒勢,又能把我咋地?乙嘆氣:說的也是,要是村長哪天死在寡婦家床上了,第二天村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