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38部分

權力合法性的象徵。

“此事好辦,但請世子繼位為國主,卻不是你我能二人能操辦的……尹公覺得,鮮國各地臣僚將士,能否支援世子?”

“下官既然來,便是有幾分把握,只待拜謁世子之後,得了世子詔令,便可行事!”…;

尹集對如今的局勢還是很樂觀的,建虜大軍深入,其勢必不能持久,隨著春天的到來,他們必然要北歸就食。而鮮國國內,對建虜恨意不減,對大明存國之恩猶自未忘,在他們看來,大明與朝鮮“義則君臣,恩猶父子”。最重要的是,如果有世子繼位,那麼鮮國諸將只要保護好世子就有大功,而不必要去已經被佔領了的漢陽城“勤王”。

鮮國世子李溰時年二十五歲,見到尹集之時,頓時淚眼汪汪:“尹卿,父王……父王如何了?”

尹集看了將岸一眼,將岸微微笑了下,便退出了這臨時的駐所。

“世子,明國這位將先生待你如何?”

尹集的問題讓李溰愣了一下,他年紀不小,自然知道尹集問題中的意思,便小聲道:“將先生待我甚好……你瞧我身上的衣裳,便是他將自己衣裳贈我。”

他身上穿的是一件軍大衣,跟隨那四艘福船北上的,除了大量的軍火補給之外,還有許多用於耽羅島建設的物資,其中便包括這種特意為了北方生活而製造的軍大衣。一件軍大衣的重量便達到六斤左右,對於此時的人來說,這可是抵禦嚴寒的利器。

注意到這一點,尹集情不自禁哆嗦了一下。

“還有呢,他們是否有所失禮?”尹集還要確認,小恩小惠算不了什麼。

“在船上時,他們將尹先生和俞將軍的船艙讓給了母后與我,還儘可能善待我們,雖然那些士兵頗為傲慢,但並無失禮之舉,便是服侍母后的宮女,他們也不曾騷擾過。”說到這,李溰深有感觸地道:“無怪乎當初大明會出兵救我鮮國,真仁義之師也。”

“還有呢?”

“初一至耽羅,將先生便說,耽羅雖然已經歸還大明,但這個莊園之內,只要我和王后在,那麼便是鮮國之土,便是他來訪,也須經通報。”

李溰終究是世子,知道事關重大,也怕隔牆有耳,因此說到這一句時,悄然用指沾水,在桌上寫了兩個大字:“如實。”

這兩個字寫出,尹集頓時就放心了。

果然,這還是那個仁義無比的大明,而不是一昧想推著鮮國與建虜對抗……既然如此,那麼這個大明就還值得他們鮮國做出如此的犧牲!

(繼續求月票!)

三八四、洪波湧起箭弩張(一)

“以國主看來,朕當如何處置鮮國?”

黃臺吉笑吟吟看著面前的鮮國國主李倧,神情深沉,瞧不出他心裡到底是在想著什麼。1——

李倧也不敢抬頭去瞧,跪伏在地上的他,渾身發抖,看上去象與普通鮮國臣子並無二樣。

他這個國主之位,原本得來就不是很正,得到大明的冊封,還是花了不少心思。但前後兩次建虜入侵,已經將他登基時的雄心壯志全部磨光了。

“下國之君,任憑上國天子處置。”他顫聲答道:“臣已知罪了。”

前半句倒還有些氣節,後面就是求饒了。黃臺吉看了心中大樂,坐正身軀之後,溫聲道:“朕也知道,你鮮國身受明國之恩,故此不忘舊主,說實話,朕很歡喜,你既然能不忘明國舊恩,今後定然也能不忘我大清之恩。”

“朕沒有滅絕朝鮮絕爾國祚之意,只因鮮國臣民中多有狂悖不識時務者,故此弔民伐罪以徵無道……”

這幾句話是黃臺吉經常聽得漢臣所說,象寧完我、范文程等人,一提到伐明,便會慷慨激昂地說這番話。黃臺吉有時候覺得很奇怪,為何這幾個漢人,對於明國的仇恨,還要勝過他這個滿人。

無論他說什麼,鮮國國主李倧也只有唯唯,而不敢出聲反對。

對於自己能施計將這個善於躲藏的小國之主降伏,黃臺吉極是自得,他教訓了好一會兒之後,這才溫聲道:“念在你還算恭順,特別是召來鮮國水師投靠的微功,朕就不難為你了,你隨朕回盛京,這邊……令你兄弟為監國吧。”

此語一出,李倧臉色頓時大變,他想要哀求,但還沒有擔頭,就聽到身邊金屬磨擦的聲音。

那是刀出鞘的聲音。

李倧好不容易生出的一點勇氣,隨著這聲音而消失了。

他有兩位兄弟,其中之一因為謀逆抑鬱而終,死時才十六歲,另外一位大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