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採的有一大半都是不能吃的蘑菇,挑挑揀揀的把能吃的蘑菇收拾出來,配到炒青菜裡,很是讓人誇獎了一番,那之後她認清了能吃的蘑菇的樣子,就天天都去林子裡尋找,把長蘑菇的木頭弄回來放到密封的草棚裡養著,天天定時澆水通風,幾天下來倒也長出來不少小蘑菇。今天她靈機一動,想起以前媽媽經常做的蘑菇麵筋湯,不禁躍躍欲試。
蘑菇切成細丁,菠菜反覆洗淨,花生用石臼搗碎,蔥姜切末,麵糰醒過之後一點點加水輕輕的洗出麵筋,洗出來的麵粉水也不要丟掉,留下備用。鍋裡添油燒熱,蔥薑末放進去爆出誘人的香味兒,再放入花生碎翻炒,之後加入水和蘑菇,等開鍋以後再放鹽放菠菜,快速的把丟進熱水裡的麵筋用筷子攪碎,待到湯水沸騰以後,將洗面筋剩下的麵粉水倒進鍋裡,等湯水再一次沸騰的時候就可以盛碗上桌了。
這道湯看著粗糙,其實最見廚師的手藝,湯裡的菜蔬既不能浮在表面上,也不能沉在碗底,分散開來的同時要被湯水均勻的包裹住,但湯水還不能太糨,要呈現水晶凍的那種透明感,花生碎需炒的將將好,既要把香味炒出來,還不能炒得過了火候,即便在湯水裡煮過幾番之後也不能太軟或太硬,攪麵筋的時候更要調整好火候和力道,否則一個不好就會攪成一塊一塊的疙瘩——而不是輕軟滑嫩的小薄片兒,即便到最後一步也不能放鬆,因為麵粉水若調的不好,整鍋湯很可能就變成了一鍋厚厚的糨糊。
溫華一步也不敢放鬆的盯著鍋裡,直到一碗一碗的盛出來端到堂屋的桌子上,她還是有些緊張,怕自己做的這道湯不合眾人的口味。
夏日易流汗,更要補充鹽分,這湯鮮鹹清爽,口味綿厚,晾溫了以後喝下去渾身舒服極了。她眼見得幾人喝了一碗之後要求再盛一碗,不由露出滿足的笑容,取了個湯盆把鍋裡剩下的都盛了來,有些不好意思,為難道,“不多了,每人還有半碗。”
朝益一聽,就輕輕把碗往旁邊挪了挪,夾起菜吃了兩口,溫華給宋氏和朝英各盛了大半碗,給平羽盛的時候他卻不要了,說自己已經吃飽了,溫華想著他如今正是在養身體,吃得過多反而不好,就沒有再勸,取過朝益的湯碗,將餘下的湯一股腦兒都倒進去了,她一手捧著一手護著,把湯碗放到朝益的面前,朝他微微一笑,便坐下繼續吃飯了。
朝益一直心不在焉,溫華不知道他這是怎麼了,待到吃完了晚飯,溫華趁著收拾碗筷的功夫,喊住朝益說道,“朝益哥,你今天學的什麼?一會兒教教我行不行?”
朝益轉過頭看了她兩眼,露出一抹笑容,“好,一會兒劈完了柴火咱們再學。”說著,拉著朝英餵羊劈柴去了。
平羽本要回西屋抄寫《詩三百》,因堂屋裡點了油燈,他索性就幫著收拾了飯桌,在兩邊兒屋裡點燃了艾草,把筆墨等物挪到了飯桌上繼續認真抄寫。
宋氏坐在燈前縫著衣服,看得出那是一件深藍色的棉袍,比較大,看來是給鄧知仁準備的,宋氏正給領口上著盤扣,一針一針仔細得很。
溫華收拾乾淨廚房,見朝英朝益兄弟兩個一邊劈柴一邊溫習今日所學的功課,她就把適才朝益換下來的髒衣泡進水裡,坐在井邊清洗起來,一邊洗衣一邊聽他們講論……夏日的衣裳雖然汗溼的厲害,卻好在是每天一換的,倒也不難洗,洗淨了,將衣裳掛在晾衣繩上抻平,再用竹夾固定,把髒水倒了,她站起身來,偷偷伸了個懶腰,打了個哈欠。
兄弟兩人把劈好了的柴火抱進廚房裡,隨後就來到堂屋,溫華拿了紙筆放在桌子一側,拉著朝益讓他寫下今日所學的新詩。
“青泉家的!青泉家的!”敲門聲響起,聽著像是鄧五奶奶的聲音,宋氏趕緊放下手裡的針線,起身去開了門。
鄧五奶奶進來以後被宋氏讓到了堂屋,幾個小的老老實實的站起身喊奶奶,鄧五奶奶一眼看到站在桌旁的平羽,笑著問道,“這俊小子就是知仁帶回來的?呦,還識字哪,不錯不錯!”說著將手裡的一封信和一個包裹遞給宋氏,“這是今兒里正給拿到我們家去的,讓我給你送來,說是知信從京城寄過來的,驛站的人知道他和咱們一個村的,就讓他帶回來了,你趕緊看看,有回信的話這兩三天就得寄出去了。”
宋氏沒有開啟包裹,先是拆了信封讓朝英幫著念出來,這封信可能考慮到是寫給不識字的母親,因此寫的十分直白簡練,如白話一般,沒有一句拗口的措辭。
簡單的說,鄧知信的這封信裡講了四件事,首先報了平安以後就問候母親和弟弟,又問了家裡的情形,同時因為聽說鄧五爺家對自己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