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對改善小氣候的功能也是顯著的。在城市周邊,建築物密集地段熱空氣不斷上升,綠地中較冷空氣隨之向市區補充,形成氣流,起到調節氣溫的作用。嚴冬時,則可減緩風速,減弱寒風侵襲,起到屏障作用。綠化還可以吸收噪聲,起到消聲器的作用。

透過礦山綠化不僅改善和修復自然環境質量,還可以直接或間接的改善地方的發展環境質量,有力的推動和促進地方產業的發展,實現良性生態環境和經濟、社會共同繁榮。如礦山綠化可以有力的促進旅遊業的發展,反過來,旅遊業的發展也對綠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開採礦山進行植物修復,不但恢復了生態環境,而且對特殊環境進行的綠化(如陡坡的垂直綠化等)還可以產生新的景觀,開闢新的旅遊資源。

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人們的生活方式、消費結構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旅遊業已成為一個新興的方興未艾的經濟產業。據聯合國有關人士估算,早在20世紀70年代後期,旅遊業已超過鋼鐵工業,成為比鋼鐵工業更大的產業。有專家預測旅遊業將成為世界各行業中最大的經濟部門。而且發展旅遊業可以帶動另外一些行業的發展,還可解決一大批就業問題。

礦山環境的治理與社會經濟的發展密切相關。由於對礦山的掠奪式經營或不良經營,給礦山及其周邊的環境造成了巨大的危害。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礦山的環境治理也得到了發展,從原始的未加任何治理,到以物理性治理(如石砌等)為主,發展到現在的生態治理,即結合當地的社會自然環境和長遠規劃把受破壞的自然景觀,建設成以綠色(植被)為主的生態景觀,因地制宜地把礦區建設成森林公園、風景勝地等;對有毒廢棄物,採用植物修復的辦法,清除毒物(如重金屬等)。總之,採用植物綠化環境、治理礦山、美化生態環境、改善礦區生態環境質量,從社會——經濟——自然複合生態系統的觀點出發,突出人地關係,追求整體協調、共生協調和發展協調,從礦區的社會形態、經濟結構、產業佈局、價值倫理等進行區域綜合規劃、評價、整治和管理,已成為共識。

一、國內外露天開採礦山自然生態環境治理進展

露採礦山開採所致的主要問題有,耗費過量的土地資源;被破壞的土地尚難被有效利用,既破壞了原有的自然生態系統,又難以直接成為進一步服務於某種社會、經濟目的用地;礦山邊坡失穩易造成地質災害;礦山廢棄物堆置佔用土地,又造成周圍環境的嚴重汙染源等。當礦山位於城市、各類保護區、河流或交通幹線附近時,採礦土地的破壞,成為干擾區域經濟規劃和實施的障礙、妨礙可持續發展、影響人類生存的重大問題。

隨著全球或區域經濟的迅速增長,人類面臨著越來越尖銳的發展與環境的矛盾。環境汙染及其惡化、資源枯竭、溫室效應、森林與植被減少、土壤退化和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樣性的破壞等一系列影響人類生存與發展的重大問題已擺在了我們的面前。為此,1972年6月聯合國在斯德哥爾摩召開了人類環境大會,將全球環境問題列入世界發展的議事日程。1987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委員會在提交的環境發展報告中明確提出了“可持續發展(Sustainabledevelopment)”的概念。1992年6月聯合國在巴西舉行了環境與發展大會,大會透過了以全球持續發展中心議題的“21世紀議程”,其核心是強調環境與發展的可持續性,即在保護環境和生態不受破壞、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前提下發展經濟。這次大會的召開標誌著人類進入一個環境和發展的新時代。1997年1月27日英國金融時報發表題為“聯合國就世界資源使用情況發出警告”的報道,指出世界對自然資源的消耗速度已超過自然資源再生產的速度,呼籲懸崖勒馬扭轉環境惡化。保護生態環境和維持可持續發展已成為21世紀全人類共同的中心問題。其中,植物在維護生態環境中的重要作用已為人類所共識,並受到了廣泛的重視。

(一)礦山環境生態治理的觀念

最初,治理礦山土地主要是使它賦予使用價值,所以過去一段時期內各國都曾使用“復墾”一詞。如我國的1989年1月1日起施行《土地復墾規定》。據初步統計,1988~1989年全國開發復墾耕地近7000km2,超過同期非農業建設佔地面積。可以說,全國耕地大幅度淨減少的勢頭已得到控制。第二種提法就是國外大多采用“Recl-amation”這一術語,雖然其涵義既包括“復墾”又可含其它的社會經濟目的,但它也是單純以人類利益為出發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