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命令,警告全線軍馬小心敵人的伏擊後,並在此時下達撤退命令,在這段半日的時間裡,左翼的這路兵馬一直沒有迴音,那怕在他派出過兩撥探騎和傳令兵的情形下,對方也是一點音信全無,甚至連傳令兵到現在也沒回來覆命。
“他們怎麼了?怎麼會跑到那麼遠的地方?”
于禁的疑惑直到最後派出的一波傳令兵趕回才知曉,他的左翼兵馬竟然意外的形成了突破,一路殺到了三十里之外,袁軍最西面的一處營地附近。而他們這裡的意外解圍,也是因為袁軍西端防禦出現了嚴重威脅,才在袁紹的盲目應對之下,下達了最高帥令,將沮授正打的如火如荼的兵馬撤回,緊縮全線防禦的。
這左翼兵馬為何會如此幸運呢?
其實說白了就是個歪打正著,運氣好而已。統領左翼這一路兵馬的是箭法出眾的王平,以王平在曹智帳下的資歷,應該不止當個左翼偏將的份,連個許褚都比不過。但這一路中因為有了兩位曹氏宗親出征,于禁為了保全這兩位曹智的侄子地安全,而不得不要來王平,讓其屈駕,擔任了這左翼一路軍馬的偏將。
而這兩位曹氏宗親,曹智的侄子,不是別人,就是在伏擊文丑一戰中就絞盡腦汁想要建功的曹真、曹休。
這兩人其實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且都已經隨曹操或是曹智出外征戰過。曹休年齡不大,可還跟著曹智去過冀州,霸佔過鄴城。但曹智現在手下良將頗多,他為了愛護自家的侄子,也就在近些年來的戰事中,甚少派遣這些小將領兵出戰,心下也一直盤算著等這些人在長大些,在和漸大的曹丕等一起上陣歷練。
但曹真、曹休、曹安民等,還有夏侯家的幾個已經入軍的小子們,對於曹智的愛護,很是不領情,幾次請命都未被批准領兵出戰,已是牢騷滿腹。最後還是曹休鬼點子多,從赤壁戰役時就往回,往許都的兩位嬸孃那兒寫信訴苦,說是叔父不重用他們,老把他們像女孩似的護著。言明他們是大好男兒,天天想著上沙場建功立業,但叔父不準,還有意為難,往兩位嬸嬸能幫襯著跟叔父說說。
曹休這小子很是會挑人,何靜湘死後,他知道叔父最是聽得進任紅昌和蔡琰兩位嬸孃話。這兩位嬸孃溫柔賢淑,並且都和曹休熟悉。於是曹休就去了信找這兩位嬸孃幫忙。
蔡琰比較識大體,知道她們女人家的不好摻和男人的戰國大事。在接到信並未給曹智來信,幫襯曹休。而是隻是給曹休回了封信,要他不可焦躁激進,要他好生聽從曹智的話,不可在來信要她謀取出戰的機會。
蔡文姬把曹休一統教訓,相反任紅昌就不同了,雖說皇宮出身,又是現在曹智的正妻,但卻在大家風範上遠遠不及蔡琰,蔡文姬。因為任紅昌為曹智只生得一女,自己沒有兒子,就把這份母愛放置到了嘴巴很甜,一直把她奉為大嬸孃的曹休身上。
任紅昌在一接曹休來信後,就起筆給曹智去了封信,大發一通不愛護自己人的怨言,搞得曹智也回信把任紅昌大罵一通,夫妻倆隔著幾百裡地,打了一番口水仗。
但卻誰曾想曹智這後宮一干政,還幹出一番幸運來。
曹休這小子心思活絡,收了蔡琰教訓的回信,也不聲張。卻在官渡開戰之前得了任大嬸孃幫忙的信兒,於是在這與袁軍官渡接風的第一戰中,他沒去曹智這兒請命出戰,倒是跑到于禁那兒,要求以一名小卒隨同于禁出戰。
于禁歷任曹操、曹智兩位主上,處事自是比一般武將。于禁的老練和圓滑,讓他最終還是接受了曹休、曹真的請命,由他對曹智說了要收這兩位小將在此行軍中。
曹智略一思量,也覺得一直壓制著曹真等本家小將,雖然能讓他們得到很好的保護,但對他們的將來總是不利。也是時候讓他們多歷練歷練了,於是也就準了于禁所請,後來還同意于禁借走了王平,也算對曹真曹休的性命有了一個保證。
曹真、曹休見“奸計”得逞,自是歡欣雀躍不已。來到于禁軍中,于禁也沒有把他們當了小卒使用,只是派到左翼一路軍馬中,擔任兩員小將,並有王平看著他們。
他們這一路軍馬出發後,王平性格沉穩,戰鬥經驗豐富,自是不許自願身先士卒衝鋒在前的曹真、曹休行動的太快。但走了一路就發現在這兩個乳臭未乾的小子帶的路,竟然走偏了。
于禁本意此次出擊,許褚為前鋒,他做了中軍,和許褚一路在中間直線前進。而左右兩路各安排有兩千騎兵加三千步軍的兩翼混合軍馬,要的就是在他們中路吸引袁軍出營寨阻擋之敵,剩下兩翼趁機穿插到他們身後,對還在安營紮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