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20部分

是其他各軍有這樣那樣的關係,裴承毅甚至會把其他地面部隊削減一半,把節約下來的作戰物資提供給航空兵。

按照裴承毅估計,在空中支援得到充分保障的情況下,地面戰鬥所需兵力不會超過15萬,也就是3個軍、5個旅與10個軍直屬炮兵旅。

如何選擇另外2個軍,成為裴承毅最棘手的問題。如果真要裴承毅自行決定,他會選擇2支部隊,一是已經恢復戰鬥力的第38軍,二是在第二次戰役的海州戰鬥中表現不俗的第24軍。這2個軍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即快速突擊能力格外出眾。

到了8日晚上,情況出現轉變。總參謀部基本上同意讓第38軍參戰,卻一直沒有同意讓第24軍上場。說白了,第24軍的“基礎”太弱,在總參謀部沒有發言權。

排開第24軍,裴承毅肯定會選擇還在整編的第54軍。沒人否認第54軍的戰鬥力,而且第54軍在總參謀部很有影響力。不說別的,總參謀部的27名將軍中,有4人來自第54軍,還有3人與第54軍有著密切關係。

問題是,第54軍不見得能在戰役發起的時候恢復戰鬥力。按照總參謀部的意思,第54軍作為戰役預備隊,不在戰役發起時參戰。

排開第54軍,其他幾個軍的戰鬥力旗鼓相當,而且都有比較突出的問題,要麼是突擊能力欠缺,要麼是缺少運動戰的經驗。

爭論持續到9日上午,總參謀部都沒有在“派兵”的問題上做出決策。

據項鋌輝後來向其他人提起,確定最後一支首批參戰部隊的那幾天裡,他至少接到了200多個電話,而且大部分都是已經退役的老一輩將領打來的。無一例外的些將領都為自己的“孃家”說話。

項鋌輝可以不給別人面子,卻不得不給這些老將軍面子。別說項鋌輝,就算是彭茂邦,也得考慮各種因素。搞到9日中午,項鋌輝幹把這個棘手的問題拋給了趙潤東與彭茂邦。年輕總參謀長拍不了板,就讓元首與“老總”拍板。

9日下午,趙潤東下達了一條命令:首都衛戍部隊第39軍立即開赴前線,務必在11日凌晨前到達沙裡院,做好參戰準備!

這下沒人再說什麼了。

第39軍被譽為“王牌中的王牌”,與第38軍並稱“共和國陸軍雙虎”。性質上第38軍屬於“重要地區邊防部隊”,第39軍則屬於“首都衛戍部隊”,不管是規模、還是作戰能力,第39軍都在第38軍之上,是共和國陸軍當之無愧的“頭號王牌”。

還有一點,第39軍是共和國陸軍中唯一的“超重型軍”。全軍有6個戰鬥旅,其中3個為重型裝甲旅、3個為快速裝甲突擊旅,3個炮兵旅,其中2個旅配備大口徑自行榴彈炮、1個旅配備遠端火箭炮,1個戰區級防空旅、1個戰術陸航旅、2個獨立偵察營;擁有坦克886輛、步兵戰車1174輛、自行榴彈炮486門、自行火箭炮224門、防空系統24套、運輸直升機242架,總兵力54000餘人。若論規模,第39軍頂得上2個第38軍!

沒有特別情況,第39軍不會離開首都。

趙潤東把第39軍派了上去,一是為了讓其他部隊閉嘴,二是加快戰爭程序。

這下裴承毅鬆了口氣。早知道元首會讓第39軍上場,裴承毅就不會安排第38軍上陣。以第39軍的實力,足以單獨幹掉韓軍的1個集團軍!

第39軍上陣,最大的問題肯定是運輸。即便不考慮防空旅有3000餘輛重型裝備需要運送到前線。如果用運載50輛的火車,需要足足60列!算上其他作戰裝備與最低基數的彈藥物資,需要至少100列火車運送第39軍。這還沒有算上人員,如果以空運的方式運送作戰人員,足夠空軍的所有Y…14與Y…15飛2個架次。

萬幸的是,前線囤積了第39軍作戰所需的物資。

為了給裴承毅減輕負擔,項鋌輝親自負責第39軍的轉移工作。

因為第39軍負擔西部戰場上的作戰行動,所以裴承毅把第38軍放在了東部戰場上。

為了確保後勤補給及時到位,裴承毅沒有讓之前部署在東部戰場上的第42軍撤走,而是讓第42軍頂替朝軍,負責後勤保障。戰鬥打響後,跟在後面的第42軍還能替第38軍收容戰俘,減輕第38軍的負擔。

安排第77軍的任務時,裴承毅有了更多的選擇。

之前他準備讓第77軍協助另外1個軍在西部戰場上作戰,有了第39軍,第77軍完全沒有必要留在西部戰場上。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