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再撒上一點鹽,豬肉炒苦瓜就出鍋了。接著又炒了兩個素菜,還煮了一碗湯,湊齊三菜一湯擺在桌子上,整桌飯菜因有葷菜顯得格外令人期待。 白明薇等在飯桌前早已對著那盤豬肉炒苦瓜垂涎欲滴,迫不及待地想開飯了。 拿出幾個酒杯一一滿上黃酒,白老爹筷子一敲便開飯了。 陶氏和白老孃幾乎是同時把筷子伸向那盤豬肉炒苦瓜,“啪”夾菜太心急兩雙筷子正好撞到了一起。這說重了可是不孝,哪有和婆婆搶飯吃的媳婦? 白老孃冷冷的瞥了她一眼,顧忌著節上不好說話,也習慣了陶氏的德行便輕輕放過了。 但陶氏卻不以為意,好像絲毫沒有注意到這一點,夾了一大塊肉進自己碗裡,又連夾了兩筷子肉進白明信碗裡,接著繼續往自己碗裡囤肉,等到她注意到白老孃的白眼時才停下來。 白明萱沒有注意到這些,專心品嚐這難得的美食,嘴巴幾個月沒嚐到肉味,現在看到肉就好似狼看到了食物眼睛都放綠光。 浸潤了足夠的豬油翻炒出來的豬肉火候恰到好處,炒熟的肉片帶著油光微微卷起,融合了些微苦瓜的清香,中和掉了肉的油膩,吃進嘴裡還爆發出一股蔥香,讓人慾罷不能。 白明萱不知不覺就吃掉了好幾片肉,回過神來,發現自己再吃就有些過分了,砸吧著嘴把筷子伸向菜碗裡的苦瓜。 邊吃邊想著該如何打聽那天送她楊梅的少年,白老孃只說那少年住在山裡,別的就不清楚了,想知道更多還是要跟其他人打聽。 看著滿屋子的家人,不管平日裡有什麼矛盾,此時吃飯都和和睦睦,這景象讓白老爹忍不住高興,便舉杯和兒子們碰杯喝酒,說起話來。 白大時不時給不好意思吃菜的王氏夾菜,還照顧著坐的遠不好夾菜的小女兒。一頓飯吃得大家心滿意足…… 白家人開始吃飯的時候,還有些人才結束一天的農活正在往家裡趕。 斜陽照在地上把人拉出長長的影子,剛才和白老孃說話的老婦提著竹筐走在回家的路上。 扛著一把鋤頭向家裡趕的青衣婦人看到她走來,緩下腳步笑著打了個招呼:“小嬸,你這是回家了?今天怎麼這麼晚?是地裡農活多嗎?” “嗐,我們種地的每天還不是那些事情,一天天的從年頭忙到年尾也賺不到幾個錢,不忙又不行,沒了收成就只能喝西北風!”看到是自己熟悉的人,老婦快走幾步上前搭話。 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桃花村裡人和人之間總能扯上七拐八拐的親戚關係,但是也分熟的與不太熟的,這兩人就是時常湊在一起說話的熟人。 “唉,誰說不是呢,我們家裡人多,上有老下有小的,哪敢不幹活啊?家裡男人又靠不住,成天就知道出去玩,我再不幹活怕是一家人就要餓死了!”青衣婦人大為贊同,皺眉朝老婦大吐苦水,又對老婦奉承道,“還是小嬸日子過得鬆快,家裡兒子勤快兒媳婦又聽話孝順,等孫子長大了就享清福了!” “我享什麼清福?家裡人多事多,我操心完大的又要操心小的,勞碌命,這輩子是操不完的心!”話雖如此,老婦的臉上卻隱隱透出一絲得意。 青衣婦人把鋤頭換了一個肩膀,看出來老婦對她的奉承很是受用,心裡不屑卻湊近接著說道:“哎喲,你可太謙虛了!這村子裡哪有幾個命比你老人家好的?丈夫疼人兒子孝順,女兒又嫁了個鎮上的好人家。小嬸啊,要我說你老人家的福氣還在後頭呢!” 沒錯,丈夫是個窩囊廢能不疼人嗎?兒子像阿爹也是個沒出息的戳一下動一下,兒媳婦被她治得服服帖帖,女兒給鎮上大戶人家老爺當小妾,還沒得到一點好處,福氣可不就在後頭嗎!她這番話倒也沒說錯。 老婦聽的心理舒坦了,眉眼間泛出笑意,卻仍不敢大意地應了,“唉,可不敢這麼說,這桃花村裡過得好的不少呢!我這算什麼?” “怎麼?這桃花村除了里長那幾個家裡富的,還有誰日子過得比小嬸你還好啊?”青衣婦人暗暗撇嘴,看不起她這臉上嘚瑟了嘴裡還謙虛的虛偽樣子。 里長管著桃花村稅收徭役等事情,算是桃花村裡最富裕的人家了,家裡親戚也跟著沾光日子過得比一般人家要好。 “還有誰?就剛剛我路過的白家。”竹筐換了一隻手提,老婦抓住袖子擦了擦汗。 “白家?他們家不是過年的時候被大女兒借了一大筆錢給姑爺治傷去了嗎?聽說借錢後連他們家孫子的束脩都出不起了,哪還有什麼好日子過?” “這誰知道呢?我剛剛可是親眼所見,他們家過端午買了好幾斤豬肉回去!白老孃親口告訴我他們家孩子過節想吃肉然後就買了。我看啊,他們家肯定是不知道去哪裡發財了,現在有錢孩子想吃肉就吃肉了。” “這……倒是奇怪了……” 說著閒話,兩人很快就到了家。 晚飯時青衣女子看著桌子上沒有葷腥的飯菜,吃完忍不住和妯娌抱怨,順便把白家的事添油加醋說了一遍,又吐苦水道自己命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