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部分

年得一試差,可供十年之用;得一學差,儉約者終身用之不盡。”(胡思敬《國聞備乘》卷一)由於灰色收入豐厚,連六部長官(京堂)都有點眼紅。(陳康祺《郎潛紀聞三筆》卷二)

如果外任、辦差都沒有機會,那麼只好立足北京,尋求出路。出路不外是接受外官禮銀,比如冰敬、炭敬、別敬等,以及印結銀、飯銀之類。

印結銀在晚清對京官的生活非常重要,民國初出版的楊壽枏《覺花寮雜記》一書說,京官“俸入無多,專恃印結費”,而“月得數十金,既充然有餘”。雖然印結銀有點不穩定,並不是每月都能得到“數十金”,但京官對這種收入寄予厚望則顯而易見。

“印結銀”到底起於何時現在已經搞不清楚,但從史料看,它應該是在太平天國運動爆發以後清廷為了籌措軍費而大肆賣官以後發展起來的,此前似乎不是京官收入的重要來源。此前一直是冰敬、炭敬、別敬等各種形式的饋贈唱主角。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六 被破壞了的帝國秩序

京官外出辦差接受地方官員饋贈,在京接受甚至謀求地方官員的別敬、炭敬、冰敬等饋贈,地方官的錢從哪裡來?京官收取印結銀,捐官的人白白多了一項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