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意地摩挲了一番,李賢彎曲了弓背,嘗試了一番力道。
榆木畢竟不是機械化作業產出的作品,它們天然長成,每一段的密度材質不可能完全相同,這就需要匠工把硬度較大的一頭修改的和另一端完全匹配。
只有弓背上下的硬度相同,才能確保弓矢的準頭,如若不然,成型後的長弓只能是一張廢弓,達不到想要的效果。
弓背調修完畢過後,匠工又在兩頭挫出了放置弓弦的弦槽,一段深一些,另一端較淺。
又準備了小半柱香的功夫,所有的準備工作都已經妥當了,李賢便開始“訓弓”。
什麼叫“訓弓”?就是讓弓背保持彎曲的弧度,定型。
漢朝的工藝就是把弓背放到慢火上烘烤,那樣的話,對弓背損傷極大,不但削弱了弓背的使用壽命,無形中更減小了弓矢的拋射箭程。
李賢可不會犯這種錯誤,他讓木匠製造出一個固定托架,將弓背按照自己想要的弧度卡在托架裡。
每過半個時辰,換一道弦。
有道是磨刀不誤砍柴工,趁著訓弓的空隙,李賢又讓人尋來馬筋、羊腸。
這些東西可不是吃的,而是用來做弓弦的。
紅臉的匠工做起弓弦來得心應手,便是其他木匠也頗為熟稔。
兩個多時辰過後,第一長長弓終於製成了。
。。。
第一百一十五章恩威並施定規矩
實踐出真理,網路上的理論知識落實起來肯定會有偏差,要不是紅臉的匠工大著膽子,改進了幾處可能存在的疏漏,這長弓說不定遠遠達不到李賢的心理預期。
千呼萬喚始出來,等了大半天的功夫,這長弓終於算是妥當了。
李賢摩挲著弓背,嘗試著拉了個滿弓。
弓背的力道大概在三十公斤上下,即便是未經訓練的成年人,也可以輕易拉出三次滿弓。
如果經過一番訓練,專業的弓手能夠拉出六次滿弓!
這是什麼概念?這就是說,長弓在手,同樣的弓手可以平添一倍的戰力!
在戰場上,使用長弓的軍卒可以射出更多、更遠的箭矢。
一寸長一寸強,作為遠端打擊兵種的長弓來說更是如此。
若是李賢麾下的軍卒能夠裝備長弓,他們三百人就可以對付六百人。
拿著長弓比劃來比劃去,李賢頗有些愛不釋手,好在他也知道自己的斤兩,試弓這件事,最好還是由專業人士來做,“來人吶,去把沐臨風喚來!”
沐臨風善射,這在李賢軍中早已經不是秘密,要想徹底把握長弓的射程以及精準度,非他莫屬。
沒多久,身材瘦削的沐臨風便來到李賢跟前。
成功研製出了長弓,李賢心情大好,他隨手指著百步開外的樹木,嘴裡道:“看見那棵樹沒有?”
遠遠看去,酒罈粗細的樹木只有碗口大小。
如果是普通弓矢,即便準度達到了,可中途也會因為力道不足墜落下來,只有換上硬弓,才有可能一擊必中。
然而,硬弓對弓手的力量要求極高,即便沐臨風臂力過人,也只能射出四支箭矢。
沐臨風明白李賢的意思,當下頜首應道:“看見了”。
李賢將長弓遞到沐臨風手中,嘴裡道:“這把新弓交給你試試手,嗯,你先往樹上射一箭瞧瞧力度”。
“好!”
這木弓倒是奇怪的很,弓背豎直起碼有半丈,相較於角弓,這弓矢明顯大為迥異。
即便心頭疑惑,可沐臨風少言寡語,接過長弓之後,他嘗試著拉了個滿弓,當下覺得頗為省力。
這樣偏軟的長弓能射出多遠?
帶著心頭的疑問,沐臨風弓如滿月,箭如長虹,只聽得“哚”地一聲,便見到箭尾顫抖個不停。
早有軍卒快步奔去,他卯足了力氣才拔出箭矢,當下驚異地叫道:“好大的力道,箭矢入木兩寸有餘!”
“百步穿楊,真的是百步穿楊呀”,李賢大喜,長弓能夠射入樹幹,這說明箭矢力道足夠,即便遇到甲冑,也有相當大的可能破甲而入!
沐臨風擰著眉頭,仔仔細細地檢查著弓背、弓弦,半晌之後才讚道:“好弓!”
李賢還以為沐臨風發現了什麼不妥,待到聽明白之後當下笑罵道:“你個殺才唬了我一跳,怎麼樣,如果軍卒用這種長弓,多久可以形成戰力?”
沐臨風伸出一根手指,道:“如果是有過根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