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人。鄭居中倒是跑到他這裡鑽過好幾次門路。無奈他實在不敢將這傢伙放進樞密院。原因倒不是因為鄭居中是外戚,而是因為此人權利慾太強,一旦推上高位。難保不會如當年張康國那樣試圖取彼而代之。即便對方的矛頭是蔡京而不是他,麻煩也夠大了。
而另一個問題則在於,歷史上趙佶執政的這個時期,能幹地大臣實在是太少了。中興名臣如趙鼎這樣的,如今都還只是年輕官員,不可能驟然放上高位,而其他的則多是趨炎附勢之輩,難以使用。正當他左思右想找不到人選時,突然眼前一亮。
他剛剛想站出來說話,蔡京卻突然搶在了前頭:“聖上。臣倒是有一人可以舉薦,便是吏部尚書侯蒙!此人清正剛直暫且不說,而且處事公允,在朝中臣子中間風評極好。聖上若是允准,不妨以此人為同知樞密院事,必定能夠讓樞府運轉更加流暢!”
蔡京居然和自己想到一塊去了!
高俅聽得此言,心中不無驚訝。畢竟,侯蒙這個人雖然氣度風骨都好,也沒有和幾個宰臣有太深的瓜葛。但卻有一點是很確定的——此人對於蔡京的所座為都不甚認同,而且還曾經在趙佶面前指摘過蔡京的人品。就是這麼一個人,蔡京居然會毫無芥蒂地舉薦上去?
然而,稍一細想,高俅也就釋然了。既然知道天子官家最忌諱任用私人,那麼,蔡京投其所好便是很自然的事。與其讓樞密院出了事情而自己背黑鍋,還不如找個能幹地頂上。而蔡京往日舉薦的人,一旦身居高位,多半也是會和他翻臉的,既然如此,還不如推一個原本就有嫌隙的人上去,至少還能博一個公正無私的好名聲。
想到這裡,他自然不會旁觀,上前一步推波助瀾道:“聖上,元長此言大善。之前侯蒙無論是為御史中丞還是吏部尚書,都是兢兢業業未曾有半點疏失,臣也認為,以此人資歷,足以為同知樞密院事。”
首相次相紛紛表明態度,何執中和阮大猷自然不會表示反對,而趙佶自己對侯蒙的印象也相當不錯,很快便點頭答應了。於是,久久沒有主官的樞密院,終於迎來了一位久違的樞密副使。
當侯蒙聽說自己被委了樞使之職的時候,心中也免不了驚愕。先是御史中丞,然後便是吏部尚書,他自忖在朝廷並未攀附別人,這仕途卻一路平坦,他不得不心生感慨。想到當日蔡京剛剛執政時,不附蔡黨便可能永無寸進,再到如今的公允薦人,他幾乎都要認為蔡京改了性子。
但是,往深處一揣摩,他還是認為,蔡京仍舊是蔡京,只是手段更高明,行事更隱蔽了而已。
然而,心中縱使這麼想,在面聖地時候他卻不可能帶出來。此次不比往日,他受地是蔡京的舉薦,倘若背後再說什麼壞話,不但徹底得罪了蔡京,在天子心中也會留下不良印象。前者他可以不在乎,但後者卻至關重要,尤其是他剛剛再進一步的當口。
而天子地殷切希望也讓他深感動容,從那些言語的暗示中,他隱約察覺到,趙佶竟有讓他進政事堂的意圖。須知自大觀元年以來,政事堂便一直都是四人的格局,未曾有半分增減,若是他真有機會列席其中,無疑會打破外人對此的種種猜測,這對於朝局也是相當重要的。
於是,新任樞密副使終於走馬上任,這在樞密院上下也激起了一陣不小的議論。不過,大多數人對於這個上司都是很滿意的——侯蒙不僅有一幅慈厚長者的外表,而行事也與外表極其符合,在這樣的人手底下做事,自然不必過於擔心受到鉗制。
更何況,如今宰臣輪值樞密院地規矩還沒有完全廢去,只是改一日一輪值為兩日一輪值,也給四個宰臣留下了不少空閒。但是,值此遼東大戰和西北大戰尚未消停的當口,誰都不敢輕易放鬆′然對大宋而言,尚未到國之存亡的時候,但是,眼看著遼國和西夏日暮西山,不著力提防是不可能的。
就在人人忙碌的時候,葉夢得也提出了上書——以在京館閣學士太多為由,主動要求請郡地方。而他請郡的地方不是別處,正是北地要鎮定州!
聽到這個訊息,不僅高俅暗地感嘆,就連蔡京也是嚇了一跳。身為葉夢得昔日舉主,他當然知道對方有相當高的志向,絕對不會限於給他出謀劃策,但是,這樣的大手筆仍是驚人了一些。如今河北各地正在緊鑼密鼓地備戰和整軍,遠遠比不上南方的安逸穩定,這時候葉夢得居然願意去河北,無疑是想要藉機建立功勳。
“少蘊,這可是雙刃劍,稍不留神便會傷到你自己,你真地要冒這個險?”
多年交情下來,蔡京早已把葉夢得當作了自己的子侄,問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