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
甜玉米粒,青椒胡蘿蔔火腿切粒,蝦仁稍漬一下,兩個雞蛋先攤成蛋餅然後切粒。
把蝦仁炒紅了盛出來,淨鍋子,油熱後放玉米粒翻炒幾下,放白糖,然後是青椒胡蘿蔔和火腿丁再稍微放點鹽,中小火炒米飯,差不多的時候放進蛋丁和蝦仁。可惜沒有買到新鮮菠籮,如果食材足的話,彩椒營養最好,可以用彩椒切丁,她平時不喜歡吃彩椒,但這樣做就會吃很多,還有,炒的時候掌握好火候,不要把食材炒老,那樣會不漂亮,營養也會流失。
完了找個漂亮的盤子盛出來,單單是外表就很勾人食慾,旁邊配一碗菜蛋花湯,大山吃的那叫一個香。
董潔支著手看他吃,“這幾天哥哥的胃口也被外面的飯菜破壞了吧?趁著有廚房,明天早上不吃麵包配牛奶,我給你捏餛鈍吃。”
“太麻煩了吧?我可不想你太辛苦。”
“不會啊,我會做容易上手又省時間的東西來吃……”
其實真實的感情都是平淡而溫馨的,想起他來會覺得很溫暖,會覺得有依靠,不孤單。有這麼一個人,讓你心甘情願為他洗手做羹湯,那種感覺,很幸福。
在紐約的日子,董潔也會親近國內的留學生和海外華人的群體。因為時間總是不夠,沒有認識到可以深交的人。大山卻是聘了兩個華人學生到店裡做工,美國這邊一份工一個星期也沒有很多個小時,不會耽誤他們的學習。
“來自中國的天才時裝大師,近日來到紐約。據悉,這位年僅十一歲的設計師,此次應邀為數位好萊塢女星做個人服裝設計,並且打算在紐約開辦他們在中國之外的第一家時裝店……她已經做成兩件禮服,一件剛剛上了時尚雜誌的封面,好評如潮……她對色彩的把握、面料質地與裁剪的結合,都有著非常精確又獨到的見解……”
傳媒的追捧,除了造就更多時尚界人士對董潔的關注力度,另一個後果,就是紐約華人華僑組織,專門向兄妹倆個發出鄭重的宴會邀請。
“男餐女織”,製衣業與中餐業是美國華人的兩大支柱產業。單單是紐約這邊,就有幾百家華人制衣廠。
華人在海外,一直有成立各種社團的習慣,像同鄉會、聯席會……其中,因為製衣廠多,就有一個專門的製衣商會。
同在海外創業,同為炎皇子孫,親切感總是有的,大山與董潔兩個應邀前往。
宴會氣氛很融洽。紐約的華人制衣廠雖然多,能做大的卻是一個都沒有。做高階品牌,是他們一直以來的心願,可惜,這首先就要求企業必須要有非常出色或者名氣很大的設計師,單單這一項的開銷,就不是他們能承受得了,何況,擴大品牌的影響力還需要更多的後期資金投入。所以一直以來,他們不得不像餐飲業一樣,走低端路線,甚至僅僅依靠接單做加工生存。
沒有人比他們,更為中國出了一位世界級時裝大師覺得驕傲和自豪的了。國內暫時並不瞭解這是一件多麼了不起多麼值得驕傲的事,可他們知道。今天,有黑頭髮黑眼睛黃面板的中國人,不但挑戰高階品牌,而且一舉向國際頂極大牌衝擊,重新燃起了他們的希望和夢想……
人過中年的蔡鎮東會長用有些生澀的中國話,表達了在場華人的激動。
大山另有一樁心事,尋了合適的機會,問道:“蔡會長,您在美國經商多年,商場上的華人朋友也多。有沒有聽說過一位叫羅士森的中國商人?嗯,今年六十多歲,大約是四九年左右來的美國,您聽說過嗎?”
羅十森是外婆哥哥的名字。據外婆講,轍離大陸前,哥哥已經開始接手家裡的生意。大山想,這麼多年過去了,外婆的父母在世的希望不大,如果外婆的哥哥來美國以後繼續經商,那麼,總會有同樣經商的華人聽說過他的名字吧?
“四九年?距離現在差不多四十年了。那個時候,蔣介石去了臺灣,中國剛剛成立新政府,來美國的中國人很多。羅士森?”蔡鎮東皺眉,想了又想,最後搖頭道:“沒有印象。美國這麼大,中國人到了這邊,常常會分散開,紐約也不是華人最多的城市。許多中國人來到美國,往往會換個新名字,原本的名字只在很小的圈子裡流傳。”
“這樣啊。”大山有些失望。他真的想為外婆找到親人,長輩們年紀都大了,又分開了幾十年,暮年天倫相聚,是一件多麼有意義的事情啊。
蔡鎮東留意到他的黯然,“這個人是你的親人嗎?能不能把他的情況說得再詳細些,我託幾個老朋友,在華人的圈子裡幫你問問……”
第一百六十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