潤一行人借宿在小黃烏氏的宅邸中,因為除了那些水力機械外,他還要視察試驗田的灌溉、播種等事,倘若試驗成果不錯的話,將由工部大力推廣到各國各地。
待等到四月初,趕在會試之前,趙弘潤與宗衛們正才風風火火地趕回大梁,主持考舉的正試。
正式考舉的日子,定在四月初三,這個日子是禮部選定的,大概是此日大吉之類的意思,畢竟禮部是受某種程度上受類迷信的事物影響最大的朝廷府衙。
四月初三這一日,肅王府的門客溫崎天未亮就悄悄熘出了府門,前往夫子廟,畢竟初試的時候,由於綠兒的關係,使得他被眾多的考生指指點點,他可不想再遭一回罪。
待等溫崎來到夫子廟門前時,他看到了他前幾日結識的友人,介子鴟。
讓溫崎感覺有點意外的是,今日介子鴟孤身一人,他那位義兄文少伯似乎並沒有隨同而來。
可能是猜到了溫崎心中的納悶,介子鴟笑著說道:“我昨晚半夜把他拉起來喝酒,將他灌趴下了,如若我所料不差的話,他這會多半還在宅邸裡唿唿大睡。……趙兄呢?”
溫崎遂將他早早偷偷熘出府門的事一說,聽得介子鴟會心一笑。
當然,他刻意略過了那座主人的府宅乃是肅王府的這件事。
今日的正式考舉,程式與三月份那場初試相比並沒有太大的區別,同樣是由禮部官員點名,然後考子們按照考牌入內。
至於考試場地,則分別兩部分,一部分在夫子廟內四鄰那呈回字狀的號房內,另外一部分則仍然是在那塊露天的空地上。
也不知是否是運氣,溫崎的考場被安排在那片空地上。
難道肅王果真毫不擔心我作弊?
在得知自己的考場位置後,溫崎驚訝地說不出話來。
畢竟他原以為肅王趙弘潤會利用主考官的許可權,將他安排在號房內。
不過轉念一想,溫崎就釋然了,畢竟對於他這等作弊高手來說,號房內與露天考場相比,反而是號房內的作弊更加容易,畢竟號房還有幾堵牆擋著嘛。
可露天考場就不一樣了,不知有多少監考巡衛的眼睛盯著呢。
不過,這可難不倒我溫崎……
哂笑一聲,溫崎在找到自己的座位,然後,他就傻眼了,因為他發現,他考試的座位居然沒有變動過,仍舊是上回初試時的那樣。
也就是說,他的前座是華陽唐沮,後座是商水介子鴟,左邊則是大梁的何昕賢。
……搞什麼?!
溫崎簡直氣炸了。
他無法判斷,這究竟是禮部的偷懶,還是那位肅王殿下對他的賭約絲毫不曾重視,但實際上,考場座位之所以未曾出現變動,是因為趙弘潤覺得沒有必要。
因為負責巡邏這場考試的監考巡衛,乃是青鴉眾。
一幫考生想在幾百名青鴉眾的眼皮底下作弊?想都別想!
看來只有從左前座與左後座的考子下手了……
一邊漫不經心地與介子鴟閒聊著,溫崎一邊打量著左前方與左後方兩名考子。
而與此同時,在夫子廟內,禮部尚書杜宥拆開了一份今日的考題瞅了瞅,臉上的表情異常古怪。
真的合適麼?肅王殿下出的題……(未完待續。。)
第1100章:考舉正試
ps:上一章出現了一個稱唿bug,趙弘昭的兒子應該是其外祖父烏元的曾外孫,而不是玄外孫。
以下正文
辰時二刻,肅王趙弘潤與禮部尚書杜宥聯袂出現在夫子廟前,宣佈會試之考正式開始,著諸禮部官員開始發放考題。
說實話,趙弘潤是不太高興與禮部尚書杜宥當眾站在一起的,倒不是說他對杜宥有什麼意見,關鍵在於杜宥雖然是文官,但長得高,突破了魏人平均八尺左右的身高。而趙弘潤嘛,雖說這幾年來身高也有顯著的提高,但至今為止仍未達到魏人的平均水準,也就跟羋姜不相上下而已。(約一米七三、一米七四。)
對此,趙弘潤歸功於這些幾年堅持吃大豆,雖然他麾下的部將們始終無法理解這位肅王殿下為何要吃馬食。注:大豆,一般指黃豆,古稱菽(shu),最早是餵馬的主食料之一,後來才慢慢轉為民食。
唯一遺憾的是,儘管身高有了顯著提高,但仍未達到魏人的平均水準,尤其他身邊一圈的人,除了穆青等少數幾個外,幾乎都是身高八尺有餘(一米八以上)的壯漢,而似六王叔趙元、禮部尚書杜宥,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