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44部分

平心而論,似操縱輿論這種事,也並非只有魏國獨有,事實上各國都很擅長。

比如這次,楚國就彷彿完全站在道義至高點去抨擊魏國,指責魏國作為中原的霸主國,不思比鄰和睦,無端進攻齊國等等。

總而言之,楚國數落魏國說得的大義凜然,只有一小部分人才看得出來,楚國之所以對此不滿,大概是因為魏國與齊國的戰爭,讓楚齊貿易受到了嚴重的影響所致。

然而這一小部分人所看到的真相,事實上也只是表面而已,魏楚兩國失和的真正原因,在於魏國經久不衰,已展現出力壓韓、齊兩個國家的可怕實力,倘若楚國依舊不聞不問的話,那麼,待魏國兼併韓齊之後,楚國別說跟魏國爭奪中原霸主的地位,或將成為下一個犧牲品。

因此,必須在此刻,打斷魏國的勢頭。

魏興安十年七月,鑑於楚國公開發表言論指責魏國針對齊國的不義戰爭,魏楚兩國關係迅速惡化。

而同時,齊國則立刻響應楚國對魏國的聲討,指責魏國行事霸道、不足以為中原領袖云云,並隱晦地表示,願尊楚國為霸主,抵抗不仁義的魏國。

面對著楚、齊兩國的聲討,魏國的文人亦紛紛展開反擊,反過來聲討楚國,指責楚國不應當與齊國這種表面一套、背後一套的國家站在一起。

總而言之,從七月到八月,魏國、楚國、齊國三方展開隔空罵戰,彼此都希望在道義上佔據至高點,讓天下人頗為迷惑,分不清到底孰是孰非。

事實上,孰是孰非並不重要,無論是魏國也好、楚國也罷,都不會幼稚地認為單單依靠輿論就能打敗對方,說到底,他們各自引導的輿論,只不過是為了給這場魏楚之戰預熱,讓更多的魏人、讓更多的楚人站出來支援自己的國家而已。

這不,待等到入秋前後,楚國見時機成熟,便立刻對魏國下達最後通牒:停止攻打齊國的這場不義之戰!

對於楚國所謂的最後通牒,魏國當然不予理會。

鑑於魏國的‘執迷不悟’,楚國終於在該年的十一月,宣佈對魏國宣戰,並且組建楚齊聯盟,共同抵制魏國。

十二月,韓國響應楚齊兩國的號召,正式對外宣稱加入聯盟,組成楚韓齊三國聯盟,迫使魏國妥協,自罷中原霸主的位置。

對於楚、韓、齊三個國家的逼迫,魏王趙潤做出了最有力的回應:

魏興安十一年正月,魏王趙潤於雒陽王宮垂拱殿下詔,改年號為昭武元年,且於同日,宣佈對韓、齊、楚三國宣戰。

中原,再次掀起戰爭。

第211章:魏楚交鋒首戰:商水戰役!【二合一】

魏昭武元年二月,魏楚交兵,楚國王都壽郢命三天柱之一平輿君熊琥為楚西討魏諸軍主帥,負責率領楚西各路軍隊,一同進攻魏國。

從楚西方向進攻魏國,進攻物件無疑就是魏國的商水邑,這是魏國抵禦楚國的第一道防線。

這道商水防線,囊括眾多,它西始伊闕,即當年族羚部落的居住地,後來歸屬魏國之後,魏人為了有效地驅逐在伊山、陽翟一帶的羯族潰兵,遂在伊山建立了關隘其中的伊山……陽翟的山道,後來成為商賈從魏國腹地往返三川郡的重要道路。

自伊闕關往東,經陽翟,再經汾陘塞、圍牆、許縣、召陵,最終連線商水縣,這即是完整的對楚商水防線,整條防線長達近三百五十里,其中依山傍水設有有許多崗哨、城牆、要塞以及地方魏軍軍營,相比較二十年前為了抵禦楚國而建造的汾陘塞,防禦能力何止翻了幾倍。

二月中旬,楚平輿君熊琥率領麾下平輿軍,進駐魏楚兩國的邊界,上蔡。

上蔡,自幾十年前便是位於魏楚兩國交接的一片荒廢之地,佇立在這片荒地之中的廢城蔡城,一直以來聚集著一群法外之徒,在魏公子潤與楚公子熊拓展開走私之前,這裡有著魏楚兩國最重要的走私渠道。

時隔二十年,重新回到這片既陌生又熟悉的土地,平輿君熊琥心中亦難免有些感慨。

因為在二十年前,他與熊拓最後一次攻打魏國,就是從上蔡出兵,由泌陽君熊啟牽制住汾陘塞的軍隊,再由熊拓、熊琥率領十六萬大軍,對魏國發動驟然襲擊。

當時,戰況一開始非常順利,熊拓麾下的子車魚、宰父亙、連璧這三位大將,配合平輿君熊琥,在短短兩個多月的時間就一舉攻克了魏國七座城池,記得當時熊拓、熊琥二人還為此沾沾自喜:按照這個速度,最多一年左右,他們便可攻打到魏國當時的都城大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