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釘子,就全然不同了。”
朱厚照依舊皺眉不語,他在慢慢地消化著葉春秋的話。
葉春秋繼續道:“在從前,韃靼人最大的優勢,就是他們的鐵騎,他們能日行千里,隨時奔襲,我大明關塞綿長,在他們襲擊之前,誰也不知他們的目標在哪裡,任何一處,都可能是他們的襲擊的目標,自遼東至山海關,再到大同、宣府,乃至於是寧夏,他們可以隨心所欲,大明即便是有再多的精兵,勝則無法追擊,敗則上天無門,根本就無法傷到他們的皮毛。”
說到這裡,葉春秋頓了頓,看著朱厚照漸漸舒展開的眉頭,接著道:“這也是臣弟想得到這塊封地的原因,釘子釘在這裡,就使這些韃靼人如鯁在喉了,這等於是深入了大漠的一處突出部,一旦發展起來,既會成為他們的肥肉,同時也會成為他們巨大的威脅,所以這青龍縣,勢必會是他們首要的攻擊目標,陛下,我們既然知道他們會攻擊青龍,這就好辦多了,只要在這裡做好萬全準備,待他們來攻,便可在此與他們決勝。”
朱厚照有些時候雖是胡鬧一些,在戰事上,卻也是聰明人,頓時就明白了葉春秋的意思。
以往對韃靼人的作戰方式很難湊效,這是因為明軍一旦集結,往往難以尋覓敵蹤,他們仗著鐵騎,早已化整為零,跑去大漠深處了,可是一旦明軍勢孤,他們就可能聚眾襲擊大明的某一個據點,這樣使得明軍一直疲於奔命,被打得抬不起頭。
而葉春秋的辦法顯然很簡單,青龍這裡,雖在大漠的邊緣,若是在這裡發展,就等於是將大明的勢力範圍,或者是說疆域,又向前推進了幾百裡,這裡自然而然就成了他們的眼中釘、肉中刺,韃靼人的目標,也一定會在這裡。
葉春秋只需要在此靜候,準備好一場大決戰就可以了。
當然,前提是葉春秋能做好萬全的準備。
朱厚照想了想,似是又想到了不妥之處,忍不住道:“你說的都在理,可是這地方,怎麼都是不毛之地啊。”
葉春秋又怎麼不知道朱厚照是不想讓他委屈?
葉春秋道:“這就是臣弟接下來請求陛下的東西——優惠政策。臣弟不需要朝廷的錢糧,也不需一兵一卒,這裡的衛戍,由新軍負責,而臣弟要的,是新軍擴編的權利,人數可能需要在三千至五千左右,除此之外,臣弟還需陛下恩准,給臣弟一張詔命。”
朱厚照此時浮出了幾分微笑,抖擻起精神道:“朕說過,你要什麼,朕會是無有不應的。”
葉春秋看著朱厚照臉上雖是帶著笑意,目光卻是顯得很認真,隨即道:“臣弟需要大明各州流放的囚犯,俱都押運至青龍來,臣弟也需要陛下准許臣弟在此招募流民。”
“只是這個?”朱厚照又輕輕地皺起了眉頭,倒是沒想到葉春秋提出一個這樣看似微不足道的要求,不由露出了幾分疑惑。
葉春秋終於也浮出了幾分淡笑,輕鬆地道:“只需這些。若是陛下覺得不夠,不妨,可以給臣弟更多的自主權,關外不比關內,關內之法,到了關外,就有些不太合時宜了。自然,這可能會有一些難處的。”
葉春秋從沒懷疑過朱厚照會讓他吃虧的,如果可以,朱厚照都會盡可能地給他更多的優待。
朱厚照此時站了起來,接著在這大殿裡緩步轉了轉,看起來,像是在深思著什麼的樣子,過了一會,才又回到了輿圖的跟前,垂頭認真地看著地面上輿圖的青龍縣發呆。
過了半響,朱厚照的腳尖突然抵住青龍縣的位置,道:“這裡……一切歸你節制,所有的文武官員任命,朝廷一律不予插手,一切都按你的規矩來,那裡的律令,也是鎮國府說了算,朝廷不會在這裡派選官吏,也不會在此徵收稅賦,這兒是你的,既是郡國,就要有郡國的樣子,就叫鎮遠吧,從此之後,這裡便是鎮遠國,青龍不但要併入鎮遠,便連秦皇島,亦要併入鎮遠,從今兒起,你便是鎮遠國主,自然,朝中肯定會有非議,可是朕信得過你,信得過你葉家的人,朕知道可能會有隱患,但是……”
(未完待續。)
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不情之請
話只是說到一半,朱厚照依然深深地擰起了眉頭,居然想起了當初父皇教授自己的所謂‘帝王之術’,而後他踟躕了一下,決然地道:“春秋,朕就信得過你。”
葉春秋似乎也意識到了朱厚照言外之意,他深深地看著神色很是認真的朱厚照。
想當初,他孑身一人來到這個世界,在這裡,漸漸也認識了許多的人,也漸漸地,身邊也多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