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遠,到時關隴、河南、河東、山南各處的大軍都能火速趕來。''
“宇文愛卿言之有纓,朕命你速去挑選五千精銳騎兵”“陛下,萬萬不可。守城我方尚有餘力,而騎兵則是對方的長處,陛下是萬乘之主,怎麼可以輕舉妄動。這不是突圍,這是送羊入虎口。”楊廣的話剛說到一半,卻馬上有一人大聲反對。
楊廣看去,出聲反對之人居然是一直在打瞌睡的尚書左僕射蘇威。心下也不由的有些驚訝,這蘇威兩朝元老,一直執掌中樞,本事卻是不小。不過楊廣早習慣了皇帝的意志不可違背,對於這麼一個想和他君相共治天下的宰相是絕對不願意容忍的。在他的天威之下,蘇威早就坐了十多年的木頭人宰相了。前兩年又有些不老實的跡像,他馬上將他弄到遼東去當了一年多的閒人,結果回來後又老實了。
沒想到,今天這蘇老頭居然又敢冒出頭來了。四次大起大落的蘇威早就成了官場的老油子,號稱朝堂不倒翁,如果不是眼下實在是關係著自己的身家xing命,他是絕不會再出頭的。
剛剛站在廳中雖然他一直閉著眼睛在打瞌睡,但是實際上他比誰都驚醒著。一聽到宇文化及居然想拉著皇帝逃跑,他立馬就出了一身冷汗。眼下雁門城兵少糧不足,全憑著皇帝在這才有希望。而如果皇帝一跑,那到時剩下的人馬肯定軍心散亂,甚至有可能都會逃掉。
就算剩下的人肯堅守雁門,但是如果皇帝真的到了太原那時還有誰會急急的趕來雁門解圍。說不定皇帝前腳走沒幾步,後腳雁門就要被攻破了。雁門一破,他這個名義上的大隋百官第一人,當朝右相那哪還能有逃脫的可能。自己已經這麼一大把年紀了,可不想再跑去草原突厥當幾年宰相。
蘇威帶頭後,馬上殺人王禮部尚書樊子蓋也馬上跳了出來倚老賣老的怒喝了宇文化及幾句後,對著楊廣道“陛下身處危境而希圖僥倖一旦失敗則後悔莫及!不如繼續固守堅城,並徵召全國各地的兵馬前來救援:陛下親自撫慰士卒,增加賞賜,一定人人奮勇作戰,何必擔憂不成功?!”樊子蓋知道皇帝一來擔心城中糧草不足二來也是擔心河北的兵馬被堵後,河東的兵太少擔心打不過突厥,所以才會想著跑。所以他一來說讓皇帝乾脆徵召全國各地的兵馬都趕來,這樣總打的過突厥人了。
不過楊廣心中對於堅守還是沒有多大的把握,突厥人的強悍他是親眼所見的。來護兒五萬大軍居然不到一天,就被突厥人殲滅,這讓楊廣太震動了。
看見皇帝猶豫不決的梯子,內史令虞世基又趕忙出聲“陛下確實應該重賞將士,繼續固守!”虞世基的官職是三省之一的內史省的老大,當朝副相之一。權利很大,不過為了卻一向低調,從來不和宇文闕、裴閥、李閥等大閥摻和。在朝中,他不但得皇帝的寵,而且也一向得其它大臣的禮敬。往日在朝堂內外,他也一直是充當著一個和事佬的角sè。
楊廣一看到他也站出來了,已經知道了群臣的意思了。不得已,最後也只好點頭同意堅守。
“朕意已決,堅守雁門,再有言撤者,定斬不饒。諸位愛卿,現在既然決定堅守雁門,那各位愛卿又有何良策可應敵?”右屯衛大將軍雲定興道“臣認為,第一件事情就是傳旨河北。
命河北已經集結好的二十萬大軍,兵分兩路。
一部十萬人調回臨渝關加強關防,絕不能讓遼東叛軍藉此機會破關進入河北。另一路十萬兵馬由右武衛大將軍裴仁基即刻率領走飛狐陲,擊敗突厥守軍趕來雁門。”
楊廣想了想,雁門雖然危急,但是臨渝關卻也十分重要。如果讓遼東叛軍殺入了河北,到時再和中原那些農民叛軍匯合在一起,那就一時難治了。對於他的這個提議,楊廣點頭同意。
“立即擬詔,傳旨左武衛大將軍裴仁基,令他接旨後立即率十萬河北大軍經飛狐陲入雁門救駕。並傳令左御衛大將軍薛世雄,讓他率十萬河北府軍增援北平郡臨渝關,絕不可放遼東叛軍一兵一卒進入河北。
內史令虞世基親自起草詔書,當場擬詔。詔畢,楊廣立即蓋上傳國玉璽,交給門下省發出。
門下省納言裴世矩也出列進言“陛下,昔日漢高祖劉邦與匈奴大戰,結果被圍白登。後劉邦採用陳平之計賄略匈奴閼氏(皇后),閼氏對冒頓單于說“兩主不相困。今得漢地,而單于終非能居之也。且漢王亦有神,單于察之”才最終得逃。今個突厥始畢來攻,之前突厥可敦義成公主也曾來信示警。草原習俗,可敦乃有治事之權。所以臣以為,陛下應當一面立即派人聯絡鐵勒、庫莫奚、西突厥馬上進攻東突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