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同時,志願軍營地。
在聽說蔣慶泉‘向我開炮’的事蹟之後,戰地記者寫了一篇名為《頑強的聲音》的戰地通訊進行報道。
這是英雄啊!
然而這篇報道還沒有來得及發,上級就來了通知:不要再宣傳蔣慶泉了,他被俘了,因為他的名字出現在了戰俘名單之中。
以當年人們的觀念與規定,不管這個人曾經做出過怎樣的功績,只要他被俘了,所有的以往就一陣風吹散了。
戰俘營中蔣慶泉靠著頑強的信念,和戰友們互相鼓勵著,又一次守住了“陣地”。
一九五三年八月份的一天,蔣慶泉和這部分堅決回國的戰友,突然被帶出戰俘營,押上了一艘登陸艇。
一路上他們已抱定要被處決的準備。
萬萬沒想到,等待他們的竟是一個天大的喜訊。
“同志們,祖國派親人來接你們了!”
當聽到來人說出熟悉的漢語的時候,戰俘營裡的人都哭了,真的是沒想到啊。
那種心情,沒有親身體會的人永遠都不能體會得到。
終於可以回家了!
哭成一片,一片哭聲,都哭。
沒有一個不哭嗷嗷的。
代表過來了,給戰俘們一人一跟香菸,中華的。
而蔣慶泉沒想到的是,自己一輩子被幾張紙壓得喘不動氣。
幾張紙:檔案,永遠抹不掉的東西。
回國後,蔣慶泉在專門接收管理志願軍戰俘的管理處接受審查。
再後來,回到了他的遼省農村老家,當了幾十年的農民。
王亮繼續道:“二零零九年的時候,蔣慶泉和兒子到丹東參觀抗美援朝紀念館。一向老實厚重、沉默寡言的老人在現場突然發了火,說什麼也要把一張炮兵陣地的照片扯下來。老人的兒子和紀念館裡的工作人員費了好大勁才把老人攔住。”
老人哭了:“當時我喊‘向我開炮’,他們為什麼不開炮?開了炮我就死了,就不再會當戰俘了!我給祖國丟人了,我不配當**員。我的屈辱和痛苦,你們根本就體會不到的!”
現場的參觀者和網友們都聽得入迷了,這些人,這些事,他們從未聽說過。
王亮:“炮兵當時沒有開炮,僅僅是因為炮彈打光了。。。。。。”
0158 我就是王成,向您報道!
0158 我就是王成,向您報道!
當喊出‘向我開炮’這四個字的時候,蔣慶泉是抱著必死之心的,但無奈造化弄人,他沒能成烈士。
而活下來,他承受了很多的屈辱和痛苦。
想想這樣一副情境,在一九六五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