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上,六十七年之前,就是這樣的一支軍隊,他們所擁有的壓倒一切敵人的英雄氣概,令中華民族為之驕傲!”
評論區。
“我爺爺是20軍59師177團的,當年就犧牲在了朝鮮,我為也爺爺驕傲,也為中國志願軍驕傲。”
“新中國的脊樑骨就是靠這些英雄們打直的!”
“全世界再找不出第二支這樣鋼鐵般的軍隊,請把這些加入到教科書裡去,讓一代代人記住這些最可愛的人,歷史不能忘記這些驚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們。”
“老兵不死,忠魂永駐!”
“含淚敬禮!來自志願軍的後代。”
“狹路相逢勇者勝,敢於同美軍亮劍的,只有中國人民志願軍。”
回憶被嘹亮的歌聲拉了回來。
“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黃河在咆哮!”
熟悉而又經典的旋律迴盪,一首《黃河大合唱》唱出了中華兒女在抗日戰爭年代頑強鬥爭的精神,唱出了中華民族不可戰勝的力量。
《我把太陽迎進祖國》、《邊關軍魂》、《和平年代》接連響起。
軍人忠於職守、無私奉獻的情懷展現得淋漓盡致。
《當兵的人》、《強軍戰歌》
表現了新一代革命軍人繼承革命先烈英勇戰鬥的光榮傳統、保衛祖國的堅強意志和矢志改革強軍的堅定決心。
經典抗戰歌曲《喀秋莎》再度響起,把軍人們帶入到了烽火連天的戰爭歲月,把對法西斯的憎恨和對和平生活的憧憬變現的淋漓盡致。
中俄兩**人的聯袂演出,引導著人們回眸歷史、展望未來,備感責任重大。
王亮:“作為守望和平的軍人,一定要擔起歷史賦予的重任,在強軍征程上闊步前行!”
0136 誓讓軍人成為全社會最尊敬的職業(為舵主德意志紅軍加更)
0136 誓讓軍人成為全社會最尊敬的職業
王亮是在文藝晚會結束之後接到李展秋電話的。
面對李展秋的請求,王亮自然而然的答應了。
《國家英雄》,這個節目聽著就帶勁。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
一切為中華民族擺脫外來殖民統治和侵略而英勇鬥爭的人,一切為中華民族掌握自己命運開闢國家發展新道路的人都是民族英雄,都是國家榮光。
崇尚英雄,尊重英烈。
這本來就該是每一箇中國人應有的覺悟和擔當嘛。
這樣的任務,王亮覺得自己當仁不讓。
幾天的直播,幾天的故事分享,王亮喜歡上了這種感覺。
維護軍人軍屬合法權益,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
尊崇,應該是一種源於內心的自發行為,靠外在的力量是勉強不來的。
軍人之所以被大家認為是最可愛的人,源於老百姓對軍人的普遍認可和高度肯定。
然而,今時不同以往,軍人的存在感早已不如當年。
社會利益關係不斷調整調整,人們對職業的選擇和評價悄然發生改變。
王亮雖然年紀大了,但他非常關注時事,尤其是和軍人息息相關的。
九十五歲了,本應該安享晚年的,天倫之樂,不好嗎?
他為什麼要出來折騰?
為了軍人。
曾經,有一篇題目叫《軍人只是一種職業》的文章在網上發表,無數的轉發,無數的置頂,無數的推薦,擺出一副要把軍人拉下神壇的姿態。
文章是一份都市報的記者寫的,王亮一字一句地看了。
恨得咬牙切骨。
如果有一把槍在手,他會毫不猶豫地把這幫大放厥詞的高階黑子給崩了。
文章真的算得上是絕詞了,種種模糊種種狡辯種種概念偷換。
讓軍人和軍迷看著心裡窩火,卻還無力回擊。
在對軍人進行一番“高階黑”之後,得出結論:軍人不配得到優待。
軍人優先是享受特權?涉軍安置是額外負擔?
軍人軍屬產生失落感,心裡拔涼拔涼的,軍事職業吸引力和軍人榮譽感急劇下滑。
儘管有人在發聲,那些黑子受到了應有的懲罰,但王亮還是覺得自己有必要站出來,說上兩句,講幾個故事。
故事講完,然後再反問黑子們幾個問題。
“你可以崇拜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