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國在夏季經歷大水之後都趨於平靜。 宋國雖然損失要比魏國要小,但是建康城被淹讓劉義隆心中不悅。 雖然將那些罪魁禍首就地正法,但是依舊無法排除心中的鬱悶。 劉義隆決定趁著這個機會回建康巡查一番。 三日後的大朝,劉義隆在眾臣奏報完畢後道:“朕雖然貴為皇帝,但不能將自己封閉在洛陽,朕決定巡幸長安,關中作為我大宋的最為重要的地方,不可有絲毫閃失。” “陛下,身為天子當以社稷為重。” “朕知道,朕這不就是以社稷為重嗎,如今剛剛入秋,正好看看今年關中收成如何。” “陛下英明。” 眾大臣知道無法改變,還不如順著皇帝為好。 “這次朕去關中,朝中之事就交給齊王和楚王,由他二人會同徐羨之、王曇首、王華處理朝政,吳王、魯王、秦王、徐麟、傅亮、孔寧子隨朕出巡,柳元景帶五千青龍衛負責護衛” “臣等遵旨。” 當夜,跟隨劉義隆出巡的官員來到御書房。 “各位,朕此次雖說是要出巡關中,但是真正的目的就是要看看各地百姓的生活如何?” 徐麟道:“陛下莫非要微服出巡,我等只是幌子。” 傅亮道:“陛下不可,這樣太過危險。” 柳元景也道:“陛下,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還望陛下三思。” “卿等多慮了,朕不會自己去的,魯王負責拋頭露面,朕帶著吳王和秦王,不會有事的,難道你們忘了,朕可是武將出身,雖然朕已經許久沒有上戰場了,但是朕的武藝可沒有落下。” 眾人知道無法再勸,傅亮和徐麟對視一眼,傅亮道:“陛下,大隊交給魯王殿下和臣,徐大人必須跟隨陛下。” 劉義隆想想沒有問題就答應下來,徐麟足智多謀,有他在也能出謀劃策。 “嗯,此事就這麼辦,不過朕讓你們來不只說這些,你們也知道,徐卿此次去建康可是查出很多貪官,這讓朕心憂不已,所以朕才會走出洛陽去看看。” 徐麟道:“陛下,臣認為當走到百姓之中,只有那樣才能瞭解各地的官員。” “徐卿是有什麼打算吧?” “臣還沒有想好” “行,那就邊走邊想。” “臣遵旨。” “好了,都回去準備,三日後大隊啟程,出函谷關後我們脫離大隊單獨前往渭南。” “諾。” 三日後,劉義隆率五千青龍衛出洛陽開始出巡。 大隊到達函谷關。 “陛下保重,臣等在長安恭迎陛下。” “嗯,你們要慢慢得走,不要著急,就當出來散心了。” “諾。” 劉義隆帶著劉義恭、劉義季、徐麟以及五名虎衛軍校尉離開函谷關向潼關前進。 五名虎衛軍是傅亮特意勸說下劉義隆才答應帶著。 這五名虎衛軍校尉身手不凡,必要時可以亮明身份,虎衛軍是宋軍精銳,地位超然。 他們一路西進,很快便臨近潼關,劉義隆想起當初自己率軍攻打潼關。 當初潼關還在夏國手中,當初是沈慶之突襲武關才打破關中,否則強攻潼關將損失慘重。 潼關如今更加巍峨,劉義隆可是將長安置於洛陽之上,要不是如今關中尚未恢復,否則早就遷到長安了。 當初遷都只完成了一半,洛陽只是臨時都城,長安才是宋國的都城。 長樂未央兩宮已經有專人負責,長安城也修繕完畢,不少朝中大臣在長安都有府邸,遷都以後直接就可以過去居住。 劉義隆想到很多描寫潼關的詩,有張養浩的《山坡羊·潼關懷古》,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潼關作為關中重要關隘,見證了無數王朝興衰,但真正苦的只有百姓,這就是所謂的“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劉義隆這次就是要看看自己治下百姓如何,雖然他做不到面面俱到,但是能讓百姓有富足的生活就不容易了。 一行人越過潼關向渭南前進,大隊此時才出函谷,劉義宣尚年輕,劉義隆安排傅亮跟著他,也有歷練他的意思。 這次大隊中還有一人,是他自己非要去長安看看的,謝靈運,他打算去長安見證一下長樂未央,畢竟《晉書》中很多大事都發生在長安。 先說劉義隆一行,在進去渭南之後發現渭南的變化。 道路兩旁的田間有很多百姓在勞作,很快就要秋收了。 劉義隆特意來到一處百姓聚集的地方。 走過去看到百姓們正在興高采烈的討論著什麼。 “幾位鄉親,在下看你們這麼欣喜有些疑惑?” 其中一箇中年漢子道:“先生應該是讀書人吧?” 劉義隆穿著並不張揚,但是氣質出眾,加上長年練武,給人第一印象就是此人必然不是普通人。 “在下讀過幾年書。” “先生看那邊,”中年人指著遠處的田地,“馬上就要收穫了,今年收成不錯,交了賦稅,每家都會有不少餘糧。” “哦,那真是可喜可賀啊。” “是啊,這要是以前可不敢想,自從皇帝陛下進去關中,我們關中就變樣了,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