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百四十八章 玉棕嶺南堂,用風水打造一流大學!

“中山大學進了門往北走,迎面看見一片池塘,在池塘前轉彎沿體育場向西行,經過康樂園中樞線位置上的小禮堂,從這裡可以看見高大的孫中山塑像的背影。此塑像的視線可以直接望到北門外的珠江。更有意思的是,此處有一個非常、非常特殊的風水局。

中山大學校園本部又稱康樂園,得名於古時曾流放至此的康樂公謝靈運,是原格致書院與嶺南大學的校址,已有一百二十多年的歷史。校園內有很多建於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經典建築,校園很大,地勢與新舊建築相互錯落,顯得地形很複雜,但它卻有一條明顯的中軸線。

整座校園的格局是坐南朝北,面對珠江的北大門是正門,這條中軸線就是貫穿南門與北門的逸仙路。這條中軸線不是正南正北朝向,也導致中山大學很多主題建築的朝向都向東偏了一個不大的角度。從空中看,它似是一柄向北偏東斜指的劍。

“劍柄”從南門道小禮堂,“劍鍔”就在小禮堂附近,再往北,逸仙路分成筆直的左右兩股,就似兩道“劍刃”。它所指的方向從神州地圖上延伸,恰恰就是北京城。孫中山的塑像,從近處景觀說是望著珠江,從風水局來說,是劍指中原、遙望北京。北伐是孫中山的遺願,北京也是他逝世的地方。

這麼大的一個風水局,可不是中山大學的地氣靈樞,也遠遠超出了中山大學的範圍,而是運轉匯聚整個羊城以及珠江三角洲一帶的風水地氣。此局從宏觀上看沛然犀利,但近處微觀中每一片範圍的地氣感應。體驗的卻不是很明顯。

就這片校園範圍的風水分佈來看,也非常有特點,因為它不是一個整體的風水局。中大校園裡的文物保護單位就有五十多處,地氣靈樞各自成局錯落分佈。每一處、每一種風水局範圍都不大卻很典型,有好幾處的方靈氣相當精純。從整體來看略顯紛繁。很多地方不同的地氣環境之間過渡的非常自然,也有一些地方過渡得很突兀,有明顯的衝突與互相擾動。”

王鍾笑著說道,適時有學生在講臺上懸掛了中山大學的地形圖,讓大家看起來更加的直觀。

“真的啊!中山大學平面圖看起來真像一把寶劍,劍鋒直指北京!”

“是啊。是啊,怪不得孫先生在羊城舉行北伐!原來裡面有這樣的原因!”

“恩,北伐的時候,中大培養的軍官是主力軍!”

下面學生竊竊私語道。

年老的教授雖然不至於竊竊私語,但是他們也都流露出思考的神色。

“王教授。如您所說,中山大學的風水設計巧奪天工,但是為什麼中大畢業生和華農,華工,華師的畢業生沒有太大差距,難到他們的風水也是獨出心裁?”

有學生站起身形尖銳的問道。

整個禮堂氣氛為之一肅,教授們詫異的看著站起身形的學生,尖銳。直接,角度刁鑽。

每個人都沒說話,但是所有的目光都聚集在王鐘的身上。

翁梅玲有些緊張的看著王鍾。就在她考慮是不是要上去圓場的時候,王鍾示意提問者坐下,一臉興奮的說道。

“這個同學提的問題非常好,一針見血!”

“中山大學沒有脫穎而出,有時代的原因,也有風水的因素。大家看地圖。面對珠江的,除了有中山大學正門(即中大北門牌坊。風水上建築以牌坊或旗杆所在處為正門),還有就是數個大草地。從風水角度來說。由於珠江的氣場過大,且中山大學處於“反弓水”之上,僅靠一個牌坊和幾個大草地來擋制、緩衝氣場,自然是不夠的。本來是上佳的龍氣,卻由於氣場太大而“吃滯了”。所以中山大學和其學子在國內和省內的實力不如今天那麼明顯的強大。”

王鐘有筆在地圖上勾勒出珠江和中山大學北大門之間的區域。

“中大碼頭,國立中山大學牌坊和廣場!”

“王教授,可否為我們簡單介紹下,你用紅筆圈出這幾個建築的用意!”

又有學生站起提問道。

“好!”

王鍾示意學生坐下後,笑著說道。

“正所謂:要快發,鬥三煞。如果一個建築要風生水起大富大貴,一定要有強烈的氣場進入該建築區域,並藉助風水措施來逐級有效緩解氣場衝擊和收納氣場,但又不能阻塞或擋住氣場在整個區域的流通。當氣場進入建築核心區域時,若能使之如同已被“馴服的靈獸”則是風水的最佳狀態,即達到藏風聚氣的要求。縱觀中山大學的風水,核心在於一個字——“緩”。緩,則可以將珠江的強氣場逐級緩制、分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