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來了!”
白龍王公突然抬起頭看著廟門方向,激動的說道。
拾到金也抬起頭,他只見一道紫氣從遠方而來,紫氣不時的顯現出靈芝,仙鶴,麋鹿等道教祥瑞!
細心輕聞,眾人彷彿能夠聞到那靈芝一般的香氣!
不過這還不是讓他們感到震驚的,畢竟修道之人,只要下心打磨,自然會有幾分感應,紫氣臨空雖然很是了得,但是隻要肯努力,並不是什麼特別困難的事情!
真正讓他們感到震驚的是,在紫氣兩旁隱隱有無數的兵將時隱時現,這可和修為沒有什麼關係了,這和道教的地位有關係,王鍾在臺北天師府獲得天封,才有權利調動一罈的天兵天將隨身護衛!
其他沒有經過天封的道士,不論你道行多麼高深,也沒有調動天兵天將的權利!
白龍王公和拾到金的眼睛中多了一些說不明道不白的意味,其他的神靈更是不堪,當他們看到紫氣中的天兵天將後,眼中不由流露出畏懼的神色,有的更是顫抖著趴在地上。
王鍾一身紫色的天師袍,一臉從容的從遠方走來,隨著他的前行,信徒們被他的風度所折,不由的讓開道路。
王鍾雙手捧著一個紅木製成,華貴無比的經盒,盒子裡盛放的正是飽受爭議的道家經典《老子化胡經》!
王鍾一臉肅穆,雙手恭敬的捧著經盒,彷彿裡面放的不是經文,而是無價之寶!
眾人也感受到了王鍾臉上的鄭重,慢慢的向量判決該退去,給王鍾留出一個寬大的通道!
不過在神靈的眼中。王鍾手中的經盒有一道道紫氣冒出,最後凝聚成一個青衣老者,騎著一頭健碩的青牛。慢慢的向西方而去!
老子出關圖!
傳說,當年函谷關總兵尹喜遠眺日出望東方。紫氣浩蕩八千里“日出東方,紫氣東來”;老子騎青牛而至,於是便拜老子為師,辭官隨老子沿秦嶺終南山神仙路西行,晝行夜宿,不幾日來到將軍山下,只見此處祥雲繚繞,四季如春。溪流縱橫,魚翔淺底,百鳥爭鳴,龍飛鳳舞,牡丹競放,泉水叮咚,真乃世外桃源,老子抬頭望時,只見一巨石十分奇異,如有人形。豹頭環眼,鐵面虯鬢,一手執劍。一手執扇,五蝠飛舞,正氣浩然,不盡嘆到:“道可道,非常道,宇宙造物,天地之始,萬物之母,欲觀其妙。常有也,鍾馗鍾馗賜福鎮宅。中榜得魁,真神也……。”洋洋灑灑五千言。由尹喜記錄,世謂之《道德經》是也。
後老子與尹喜結草阿福泉,馬放南山,老牛坡放牛,南山不老松下講道,發現終南捷徑後清涼山講經,樓觀臺煉丹,鑄南山鐵案,享南山之壽,是謂道教之祖庭,鍾馗之故里,天下第一福地也。
不過也有另外一種說法,老子並沒有隱居終南山,反而西出函谷關,去了天竺,並且根據道教經義,以及當地婆羅門教,創立了佛教!
所以才有了佛本是道的說法!
“經盒之中,必然是《老子化胡經》!”
拾到金和白龍王公對視一眼,他們都從彼此的眼中看到了答案!
不過他們怎麼也沒有想到,王鍾竟然會在這種場合,講法《老子化胡經》,要知道,這本經書在歷史上飽受爭議的,最後甚至被焚燬!
在這種佛化非常嚴重的國家講這麼一部,被佛教徒認為誹謗的經典,編造的內容就是為了輕視佛教,在這裡講是有些不合適的。但是王鍾並不這麼認為,《老子化胡經》雖然有種種侷限性,但是他也有可取之處,畢竟漢朝之前的佛教是認可這部經典的,只是隨著以後佛門的實力越來越大,才有了“偽經”之說!
後漢時期人們之所以把佛教教義當作道家的,或者神仙方術式人物;把佛當作老子式飛行自如的金色神仙予以接受,據說是因為當時的中國業已形成應當說是中國型的思想或者信仰,以此為媒介,換言之即把外國的聖者及其教義納入中國人的思維型,同本來固有的教義、神、聖人加以對比進行解釋的緣故。的確如此。
佛教方面就把釋迦比作同黃帝、老子不相上下的神仙式的人物進行說明。將該說明引申一步,便把釋迦同老子等同看待,或視為同一系統,若再將兩者結合起來,人們對釋迦便感到更為親切,同時也滿足中華意識,(更能進一步把兩者視為同一人的不同變身)從而得以順利佈教。將兩者結合的最好媒介是《史記》老子傳“......而去,莫知所終”這句話。因此我認為化胡說是某位佛教徒提出的說法,作為順利佈教是一種權宜之計。
附帶說一句,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