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3部分

巧妙地避開了自己沒準備的內容,還十分理直氣壯。

李珍檬心情複雜地皺了眉頭,“嘖”。

“今天咱們就講點藏在課文裡面的東西——不然,你們光是知道這首詩寫的是他的憂愁,卻不知他的憂愁從何而來,又為何而止,就算背熟了考點,又有什麼用?”林落焰說,“語文教育是為了培養你們的美學思維,讓你們知道什麼是美麗的文字,它們因何而美麗——而不是背熟美麗的文字,從課本上抄到試卷上。”

“就像光是照本宣科地劃重點,那要老師有什麼用?上課直接放段教學影片,發一套劃完重點的教材就得了。”口氣囂張的補充。

李珍檬聽到教室後面傳來幾聲低低的議論。

說完,林落焰合了課本,往講臺上一擱。

“這首詩從酒開始,又以酒作結,那我來問問——你們在月下喝過酒嗎?”

當然沒有,這個問題提問的物件,全是未成年人。

更何況教室後面還坐著一排老師。

“這首詩在紙面上,全篇只寫了一個‘酒’字,你們卻連酒是什麼都沒有感受過,又怎麼去理解‘詩人的愁悶孤傲,曠達樂觀’?”林落焰說。

“那……總不能讓我們喝完再學吧?”有同學沒忍住說了一句。

林落焰笑了笑:“我的意思是,要懂李白在這首詩裡的情感和心緒,首先得知道,他喝的是什麼酒。”

然後他就開始講了,不給其他人議論的機會。

林落焰說,季節不同,心緒不同,眼前景不同,身邊人不同……杯中酒的滋味,都是不同的。

春天的落英,夏季的雨水,秋夜的霜花,冬日的小爐……還有晌午小酌後酣甜的睡意,雨夜燈火下閒雅的長談……這些時候擺在手邊的酒,既是同一杯,又不是同一杯;即使不是同一杯,說不定還是同一杯。

說到這些的時候,林落焰微眯了眼,恍惚有些醉意。

他說,在山中飲酒時,會有猿猴從樹上跳下,用自己採來的山果與人交換杯中之物——猴子和人喝下的是同一壺酒,但猴子感受的和人感受的,又怎麼可能是同一種心緒?

“你們對著考點背古詩,就像猴子拿果子換酒喝,只知道是好東西,卻說不出好在哪裡,”林落焰說,“哦,就像段響劍剛才囫圇讀了一氣,他能懂什麼?他也不比猴子聰明。”

“啪嗒”,教室後排的角落,有人的筆掉了。

然後林落焰繼續講吓去,講舊日那些關於酒的神靈和信仰,各地釀酒時的風土和人情,還講一些不知道發生在哪朝哪代哪處寶地,但聽起來跟真的一樣的市井傳聞。他講得煞有其事,好像就是他親眼看見,親耳聽聞——好像他也在現場,跟著他口中的“古人”一起,在舞樂聲中雙手合十,祈福祝禱,然後分一杯新釀的甘洌的米酒,祛除身上的晦氣。

他說李白的這首詩,虛虛實實。月下花影,醉裡狂歌,都是幻而美的意象;這之後還提到的天地、聖賢、大道、自然……高深玄妙,看不見摸不著。

整首詩裡只有一件實物——“花間一壺酒”。

林落焰說,詩仙一人坐在月下花叢裡,吵吵鬧鬧,又唱又笑……他心懷大千世界,在詩裡俯仰天地,面前卻只有一輪冷月,一壺冷酒——這不是狂放不羈,這是悽楚寂寞。

林落焰說這些話的時候,彷彿自己便在詩中,月下,花前。是他向酒尋樂,自得其樂,借酒澆愁,卻無從解愁。他又從這些遊離在文字之外的情景說回到課本,彷彿有一幅輕飄飄軟綿綿的薄紗,蓋在愁苦之上,隱去了那些溝壑縱橫,只留下一個朦朧又淺矮的輪廓——“表達了詩人孤傲悲憤的寂寞情緒,也表現了詩人不願同流合汙的高潔志向”。

教室裡非常安靜,連呼吸聲都十分克制。彷彿稍微做出一點聲響,就會吹散剛剛籠罩在眼前的幻象。

“課本上的分析都是對的,但如果只背熟了這些簡單的分析……未免辜負了千年前的那壺好酒。”林落焰說。

說著他又笑,然後抬眼一望:“不過你們現在也還理解不了,我說這些,只圖個雁過留痕。”

“……那到你的年紀,就能理解了?”有人出聲提了一句。

林落焰一皺眉,又笑了笑。

“我也不懂,”他說,“何況那時候的酒比較好喝,和現在的酒不一樣……自動販賣機裡的聽裝啤酒,怎麼能搞得懂月下白瓷盅裡的桂花釀在想什麼?”

“那時候的月亮也比現在明淨得多,”林落焰又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