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9部分

帶他來是對還是錯。

這幾個人中張靜江是最滿意的,他不但完成了汪精衛所託,也變相消除了擔憂,蔣介石有個壞習慣,一言不合拔腳就走,以前在粵軍中是這樣,後來辦黃埔軍校也是這樣,以前孫中山惜其才,每每派人追回,他現在若走,恐怕只有人高興,沒有人追。

隨後又閒聊一陣。曾擴情想到還要去寫文章,聯絡報社,沒說兩句就要告辭,莊繼華趁機與他一道離去,蔣介石也沒留他們,只是勸勉兩句。讓他們走了。

等兩人走的背影在門口消失後,蔣介石才問馮詭:“無常先生,你認為以後我應該怎麼作?”

“對蘇俄,我們要利用。沒有他們的支援北伐會很艱難;對共產黨要利用,也要控制。”馮詭說:“控制的方式就是利用法律,所以莊文革那三個法案要儘快制定出來,另外,共產黨不是說我們有左中右三派嗎,其實共產黨內也並非鐵板一塊。也分派,激進派。中間派,穩健派,激進派緊跟蘇俄,蘇俄怎麼說他們怎麼做,穩健派則主張以我黨為主。他們為輔,陳獨秀、張國就是這派中人,激進派則以蔡和森、瞿秋白為代表。”

共產黨不象國民黨。內部情況從未對外宣佈,蔣介石大奇:“先生從何而知?”

“從《新青年》《嚮導》上得知。”馮詭略有些得意:“共產黨雖然極力掩飾他們地內部分歧,但難免有蛛絲馬跡洩漏,只要仔細揣摩就能發現。”

“那麼如何拉住穩健派,打擊激進派呢?”張靜江大感興趣,他雖然沒有參加西山會議派,可是對他們卻略有同情,對共產黨在國民黨內的發展感到擔心,更主要的是共產黨到目前為之還沒有露出明顯的破綻。既不想造成國共合作破裂,違犯孫中山的三大政策,又要抑制共產黨的發展。這讓他感到沮喪,不過經過馮詭地分析,他陡然發現原來共產黨還是有很多弱點的,信心油然而生。

“拉住穩健派的方法就是多與陳獨秀等人聯絡,聽聽他們的意見,必要時做些讓步,滿足他們地要求,這樣可以提高他們在黨內的威望;打擊激進派就要儘快立法,立法的目的就在於給他們劃條線,一旦越過這條線,就堅決打擊。”馮詭接著解釋:“另外還要把蘇俄與共產黨分開看,要促成共產黨與蘇俄的分離。蘇俄首先是照顧他們的利益,並非無條件地支援我黨,我聽說,蘇俄給我們的武器,大部分我們都給了錢,並非無條件給予,是這樣嗎?”

蔣介石點點頭:“除了最初地幾千支槍外,其他的我們都付了錢的,包括沙基之後到的那批武器裝備。”

“這個情況要儘快透露出去,讓國民知道。”馮詭立刻說道。

“為何?”蔣介石不解:“英美帝國主義可以此為藉口,進行干涉。”

“他們早就知道蘇俄在支援我們武器,但國民不知道的是這些武器我們都付了錢地,還以為是蘇俄無條件支援我們的,因此他們盲目對蘇俄崇拜,把真相揭示出來,可以讓更多的人看清蘇俄地目的,我們用不著對他們感恩。”馮詭解釋道。

蔣介石和張靜江同時稱是,蘇俄在廣州的威信很高,大都是因為人們對蘇俄有種感恩的情緒,英美等歐洲列強從未支援過廣州政府,而蘇俄卻送來武器,派來顧問,所以廣州人民由衷感激,因此從未想過蘇俄其實也有他們自己的目的,武器裝備大都是付過錢的,而且這些裝備還是一些淘汰的舊裝備。

第二天蔣介石出席大會,在會上他再次發言,強烈要求透過北伐議案,指責反對北伐的意見是對軍閥妥協,是對革命的背叛,他聲稱北伐並非是要明天就進行,透過北伐議案只是表明我們的態度,我們要將革命推進到全國的態度,如果連這個態度都沒有我們還奢談什麼革命,還有資格自稱革命者嗎?

蔣介石之後,張靜江也破例要求發言。張靜江雖然是監察委員,但由於行動不便,因此很少參與會議,發言就更少了,這次大會進行到現在他還從未發言,所以張靜江的這個姿態引起出席會議的代表的高度重視。

張靜江在發言中旗幟鮮明的支援蔣介石,他歷數總理數次發動北伐,以及他的臨終遺言,北伐議案就是表明我們要繼承總理遺志,將國民革命進行到底。…………。

張靜江發言之後,會場上一遍混亂,許多代表臨時請求發言,眼看局面有可能被扭轉。季嘉山親自出馬在大會上大談北伐的不利因素,最後他以作結論的口吻說道目前提北伐是不合時宜的,建議暫時不要透過北伐

留待下次會議解決。隨後張太雷代表中共發言支援議立刻對北伐議案進行表決;汪精衛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