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人民和法西斯黨徒繼續戰鬥。而巴多格利奧則在義大利南部成立政府,宣佈加入盟國一方對德作戰,英美蘇三國政府隨即發表宣告,承認義大利為共同戰鬥一方。
義大利退出戰爭後,盟國在義大利的軍事行動並不順利,義大利是個南部平緩,北部多山的國家,德軍早就察覺巴多格利奧政府在秘密媾和,也對此早有準備,希特勒從法國和本土抽調了八個師,加上原本在義大利的八個師,總共十六個師,由空軍元帥凱塞琳指揮,在義大利中部建立起古斯塔夫防線,阻擊盟軍北上。
從大西洋到柏林最短路徑還是法國,斯大林和羅斯福都明白這點,幾年來,斯大林一再要求盟軍在法國登陸,可丘吉爾就是反對;相反丘吉爾提出了巴爾幹戰略,認為盟軍應該在巴爾幹登陸,從歐洲柔軟的下腹部打入德國本土。
不過,斯大林和羅斯福同樣清楚,丘吉爾的這個戰略與其說是打擊德軍,不如說更多的是著眼於戰後的歐洲。丘吉爾的目的是搶先佔領巴爾幹,切斷蘇俄衝向歐洲的道路,阻止蘇俄在歐洲的擴張。
對這個戰略,斯大林自不待言,羅斯福的態度模稜兩可,在丘吉爾和斯大林電報往來,爭論不休時,他出面當了和事佬,先打下北非和地中海沿岸,清掃了歐洲外圍。現在這個問題擺在了他的面前,再也無法迴避。
現在羅斯福表明了他的態度,他支援在法國登陸,不過斯大林卻不認為事情會這樣簡單。羅斯福噴出一口煙,然後問道:“蔣介石主席今天也到了,最近遠東戰場進展順利,中**隊已經打到華北地區,蘇軍也收復烏蘭巴托,與中**隊對華北日軍形成夾擊之勢,主席先生,你們在遠東下一步的作戰計劃是什麼?”
斯大林輕輕嗯了下,沒有立刻回答,而是先抽了口煙,對蔣介石,他有刻骨銘心的記憶,這個人在十多年前耍了他一次,差點讓他在與托洛茨基的爭論中落敗,是他在成為蘇共總書記後最大危機。
不過在九一八後,兩國關係明顯好轉,作為一個出色的政治家將那段不愉快的往事拋到腦後,日軍先後入侵中國和蘇俄,兩國迅速好轉,為了支援蘇俄戰場,蔣介石下令對日軍展開進攻,有力的牽制了日軍,這讓斯大林尤為感激。
可感激歸感激,隨著日軍頹勢出現,斯大林明顯感到中國的雄心,中國官方喉舌公開宣稱要將清末失去的土地全部收回,斯大林當然明白,中國在清末失去的不單單是臺灣澎湖列島,還有沙皇俄國割去的一百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另外還有至今沒有承認的蒙古。這些言論引起了斯大林極大的警惕。
“我們的主要戰場雖然是在希特勒德國,”斯大林斟酌著說:“但俄**隊會在蒙古和斯塔諾夫山對日軍發動進攻,進攻的時間定在明年春天,這次進攻一定會沉重打擊日本軍隊。”
見斯大林在繞圈子,羅斯福微微一笑:“中國和蘇俄將是遠東戰後和平的重要保障,我想知道,您對戰後遠東有什麼想法?”
斯大林抬頭鄭重的望著羅斯福:“總統先生,俄國在遠東有重大戰略利益,我們希望蒙古人民能獲得獨立,我們支援朝鮮人民拜託被奴役的命運,重新獲得獨立,此外,俄國理該收回在日俄戰爭中失去的北方四島和薩哈林島(即庫頁島)南部地區,最後,作為戰勝國,俄國理該獲得在日本駐軍的權利。”
說這番話時,斯大林一直盯著羅斯福的臉色,中美英三國在開羅會議,他們絕對商議過戰後遠東問題,但從美國傳來的訊息,似乎沒有對蘇俄不利的東西,但斯大林不信。
見羅斯福沒有什麼表示,斯大林便逼了下:“根據開羅會議決定,朝鮮將在戰後獨立,臺灣澎湖琉球將被中國收回,不知道蔣介石先生還有沒有其他要求。”
羅斯福沒有直接回答斯大林,而是繼續問:“貴國對東北地區,也就是日本所說的滿洲地區,有沒有要求呢?”
“東北應該歸還中國,它是中國的領土,不過俄國在那裡也有重要利益。”斯大林想了想說,這兩年中**隊展現的戰鬥讓斯大林刮目相看,為了戰後中蘇兩國的關係,斯大林打算放棄了對東北,包括中東路的權利。
這裡必須解釋下中東路,中東路是指,從滿洲里經哈爾濱至綏芬河的中東鐵路主線,這條鐵路是沙皇俄國在清末,利用中俄密約修建的。在蘇聯政府成立後,蘇俄同意與中國共管中東路,將鐵路沿線的地方行政、司法、稅務等權利移交中國,可卻扣下了電報、天文、學校等組織。
這裡必須解釋下,當年外國在華修建鐵路中,不僅僅是兩條鐵軌以及上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