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署在索羅門群島上的岸基航空兵已被擊潰,因為機場遭到嚴重破壞,當地又缺乏用來修復機場的裝置與物資,所以短期之內,不可能向索羅門群島派遣作戰飛機,也就無法協助艦隊作戰。
如此一來,艦隊在索羅門群島附近活動,與在外海活動沒有任何區別。
也正是如此,斯普魯恩斯才決定離開索羅門群島,而不是把戰場侷限在某一區域,更不是所羅門海。
雖然只指揮過一場海戰,但是斯普魯恩斯已經意識到,航母時代的海戰,艦隊需要更加廣闊的活動區域,而這正是航空作戰的特點。在航母問世之前,艦隊交戰都是在視距範圍內進行,因此交戰區域較為狹小,艦隊也不需要多大的活動區域。可是在航空作戰時代,艦載機的打擊半徑高達數百公里,遠遠超出了可視距離,因此以航母為核心的艦隊,需要更加廣闊的活動空間。
顯然,所羅門海算不上是開闊海域。
說得簡單一些,讓航母戰鬥群在所羅門海活動,並且與敵艦隊作戰,根本就沒有施展拳腳的空間。
只有跳出這個限制,斯普魯恩斯才能找到機會。
事實上,斯普魯恩斯看到的機會,就在所羅門海外面。
十二日凌晨,斯普魯恩斯收到了確切訊息,中國海軍的航母戰鬥群就在所羅門海,而且在聖喬治海峽附近活動。
這下,斯普魯恩斯肯定了之前的推測。
中國艦隊面向所羅門海,因此有理由相信,中國艦隊指揮官認為美軍艦隊會直接進入所羅門海。雖然中國艦隊有四艘航母,艦載機有三百多架,但是能夠用於偵察的只有大約八十架。
顯然,八十架偵察機分批次出動,不足以監視所有方向。
更重要的是,中國海軍沒有效能優良的水上飛機,而且也沒有岸基航空兵支援,因此中國艦隊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在所有方向上都安排足夠多的偵察機,防禦上也就必然有疏忽與漏洞。
斯普魯恩斯想要的,就是找出中國艦隊防禦圈上的漏洞。
按照斯普魯恩斯的判斷,中國艦隊敢於進入所羅門海,而且很有可能是從布甘維爾島東南的海峽進入的,因此中國艦隊指揮官肯定認為,美軍艦隊會在珊瑚海活動,而且會尋找機會進入所羅門海。
換句話說,中國艦隊指揮官根本就不相信,美軍艦隊會出現在其他方向上。
也正是如此,斯普魯恩斯決定穿過索羅門群島,去北面尋找機會。如果能夠發動一場出其不意的襲擊,勝算就不會小到哪裡去。更重要的是,哪怕不能擊沉中國航母,只要能重創兩艘航母,雙方的實力對比就會發生變化。到時候,再與中國艦隊打一場決定性海戰,斯普魯恩斯就不見得是失敗的一方了。
當然,斯普魯恩斯非常清楚,關鍵就是創造突襲機會。
為此,他讓米切爾留在瓜達爾卡納爾島附近,並且不定期的派遣戰艦去所羅門海給中國艦隊製造麻煩。此舉的主要目的,就是讓中國艦隊指揮官相信,美軍艦隊已經到達索羅門群島,而且正在尋找進入所羅門海的機會。只要中國艦隊指揮官做出這個判斷,就會盯住所羅門海南面的幾條海峽,以及東南方向上的瓜達爾卡納爾島,而不會注意其他方向,自然無法發現來自其他方向上的威脅。
只是,斯普魯恩斯也知道,真正的關鍵是時間。
說白了,中國艦隊指揮官肯定不是蠢蛋,不然不可能擊敗聯合艦隊,更不可能在珊瑚海大海戰中全殲第一航母大隊、重創第三航母大隊。如果一直沒有發現美軍艦隊,那麼中國艦隊指揮官就會起疑,也就會意識到美軍艦隊根本不會進入所羅門海,而是從其他方向上繞了過來。
問題是,斯普魯恩斯對李向龍的瞭解非常有限。
這也沒有什麼好奇怪的,在大戰爆發前,李向龍根本就不出名。雖然在一九三三年的中日朝鮮半島戰爭中,李向龍就已綻露頭角,但是當時他只是航空指揮官,而且一直在馮承乾的陰影之中。
事實上,在大戰爆發前,斯普魯恩斯根本就沒有聽說過李向龍。
如果不是在對日作戰中表現極為出色,甚至可以說,李向龍已經超過了馮承乾,至少在戰術領域,他發揮的作用更大,那麼李向龍仍然是一個默默無聞的普通將領,也不可能引起其他人的注意。
持續一年的西太平洋戰爭,特別是兩次硫黃島海戰,讓李向龍名聲大噪。
在此之後,沒有任何一名海軍軍官不知道李向龍為何人,甚至可以說,所有國家的海軍都在抓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