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0部分

想得更美,“咱們重新做個模子,把磚塊做得像樂高積木一樣,可以一塊塊拼插起來,中間再留幾個孔,可以放進去竹子的,這樣蓋起來更容易,以後想擴建,想拆,都很方便。”

“好主意呀!”何田又建議,“咱們先用這種磚蓋個小點的窩棚,試驗一下,唉對了,升起式的苗圃就用這個磚壘也行啊。”

樂高積木何田只在書上見過圖片,但是她爺爺給她做過一套木頭的。

回到屋子,何田爬上棚板,從收納櫃最裡面拿出一個木盒,往草墊子上一倒,給易弦欣賞,“我爺爺做的。厲害吧?”

兩人坐在棚板上玩了一會兒積木,又一起畫畫圖,討論推敲,最後訂下了新型磚的樣子:長寬高和現有的陶磚、混凝土磚一樣,只是,除了孔洞,每塊磚上頂部有兩個三厘米高的凸起圓柱,圓柱的直徑也是三厘米左右,相應的,背面有兩個同樣大小的凹陷。

畫好圖紙,何田和易弦回到木工工坊,取了木板,鑽孔,鋸出孔洞,又找了一截直徑接近三厘米的竹子,鋸下兩截,放在木板上,用碳條畫出線,沿著黑線鋸出洞,再用銼刀磨光孔內,把竹管塞進去。這就是模具頂板了。

模具的底板的做法和頂板極為相似,選用同樣尺寸的竹筒,沿著竹節鋸下來,磨平,插在木板中。其餘的模板製作方法和陶磚的一樣。

幾塊模板用線繩捆緊,固定好,就可以澆進混好的泥漿了。

易弦也試著做了兩個模具,做得相當不錯。

第一批新型磚成功脫模後,何田和易弦急不可耐地蓋起了“積木”。他們用幾根竹竿和二十幾塊樂高磚,十分鐘不到就蓋好了一個拐角,推一推,再踢上幾腳,測試一下強度,因為插了竹子作為框架固定,樂高磚蓋起的牆相當結實。

兩人擊掌慶賀,正開懷大笑,遠處突然砰砰砰三聲巨響。

兩人抬起頭,看到下游方向的天空,升起幾顆紅色的訊號彈,拖曳著棕紅色的尾巴,衝上雲霄。

那是商船到達河灘後發出的訊號,告訴附近的山民獵人:春天的集市開了。

當天晚上,易弦和何田為明天去集市做好最後的準備。

何田把裝貂皮的樟木箱子從棚板上抱下來,不厭其煩地把要賣掉的貂皮再梳理一遍,務必讓它們明天呈現出最美的狀態。她另外選了兩張毛色大小都很不錯的貂皮,準備跟三三換小羊。

何田坐在桌前手握小木錐把一張張貂皮四肢的部分再次撐圓,易弦在做晚飯,還有明天要帶的食物。

比起煎餅,易弦更喜歡用小燒餅做乾糧。

他在陶盆裡放了四杯麵粉,加上酵母,再加兩大勺連湯帶酒糟的甜酒,一勺新炸的鵝油,先攪成絮狀,再一點一點加水,揉成麵糰。這次在何田的監督下,他總算沒出岔,再幹出反覆“太稀了加面太稠了再加水”之類有失格調的舉動,順順利利揉出一個光滑的麵糰,連盆邊上的零星麵粉都擦得乾乾淨淨。

麵糰揉好了,他打溼一條布巾,蓋在盆上,把陶盆端到爐臺上,讓陶盆吸收餘熱,面發得更快。等他做好其他食物,面也發好了,到時麵糰分成小塊,蘸上芝麻,就能放進烤屜裡烘烤了。

然後,他洗淨一塊紅薯,削皮,切成滾刀塊,鍋裡添上兩碗水,水滾之後放進紅薯。

他又取了小半杯麵粉,放進一隻陶碗裡,加上一點水,用筷子攪動,攪得麵糰成黏稠的絲縷狀時,再加一點水,繼續攪動,直到拿起筷子,麵糰滴下時呈光滑的細絲,面就攪好了。

開啟鍋蓋,翻動一下紅薯,用筷子戳一下,如果很輕鬆地就能戳透,就可以把面也倒進去了。

麵漿一倒進去,鍋中透明的沸水立刻變成白色的岩漿,咕嘟咕嘟冒著泡,這時要快速地抽底攪動幾下,不然,麵漿就有粘在鍋底的危險,把爐灶中的火減小,讓麵湯沸騰一會兒,再在剛才攪麵漿的碗中打個蛋,攪成蛋液,筷子放在碗沿邊上,傾斜碗,讓蛋液絲絲縷縷地遞進鍋中,原本雪白的“岩漿”就出現一絲絲的淺黃色蛋花。

現在,雞蛋紅薯麵湯就做好了。

麵漿反覆攪動,出了麵筋,倒進鍋裡時變成極小粒的水珠狀,再加上蛋花,幾乎用不著嚼就能順滑得從口中溜進胃裡,紅薯的甜味也全都出來了,這碗甜絲絲的麵湯配著青辣椒炒臘肉,辣白菜,還有芝麻小燒餅,十分合宜。

何田看到易弦排程得當,不疾不徐,就已經非常滿意,嘗過飯菜後,滿意的程度要更上一層。

飯後,易弦把剩下的幾個芝麻小燒餅切開口,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