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水倒入用模具燒製的統一大小的陶杯,就能比較準確地測量出雪磚的融化程度。
試驗進行了幾次,填充物的材料有鋸末、乾草、羽毛、絨草團、舊棉絮、碎木屑,使用不同材料按不同比例混合,一一記錄。
為了儘快得到試驗結果,他們又做了一個版塊木箱。
同時,他們又發現一個新問題。
板塊是用幾塊相同寬度的木板釘成的,釘好一個板塊,需要最少二十枚釘子。
他們平時所用的木板箱也是用木板條做的,但是用榫卯結構做的,連線處塗上魚膠,這樣做木箱可以一根釘子都不用,可是要在每塊木板上都畫出線,鋸出凹槽和凸起,比釘釘子要費時。
鐵釘,在這個時代也是比較寶貴的資源,這次用來釘木箱的鐵釘全是反覆回收過的,如果每個板塊都用鐵釘,那將會是一筆不小的支出。
要是用榫卯結構製作,要多花多少時間呢?
何田和易弦這時已經從發現新建屋方法的歡喜中逐漸冷靜下來了,所有試驗中發現的問題都先記錄下來,慢慢尋找解決方法。
做實驗期間,他們又去打了兩次野鴨大雁,幾乎空了一冬天的燻肉小窩棚再次開始工作。雪又化了一些,林中的道路變得更好走了,兩人只帶著小麥去了上游的雲杉林,看到符合要求的雲杉,不管有沒有快要倒下,就在樹幹上做個記號。
到了河岸邊,兩人把去年砍倒的樹木推到河中,兩根兩根捆好,讓它們順著河流漂向下游。
然後兩人再匆匆忙忙趕回家,把漂來的浮木拉上岸。
忙活了一天後,再數一數,擺在河岸上的圓木數量離他們理想中的目標還差著一大截呢。
兩人商量著,也不能總盯著這一片雲杉林砍樹,等天氣更好一些,繼續向上遊走。
往返於火山的幾次,何田和易弦一直都有注意一路上的樹林,在雲杉林上游大約十公里的地方,有一片成熟的雪松林,全是要兩人環抱的雪松,枝葉黑綠。
非到萬不得已,山民們不會砍掉家附近健康成長的樹木。樹木不僅能保持水土,阻擋山洪,在大暴雪時提供寶貴的屏障,更是周圍生態環境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砍倒了樹木,野生動物也隨之離去。
所以,他們只能沿著河岸尋找合適的樹木。砍倒的樹木順流漂下,再拉到家中,能省下很多搬運的力氣。
如果沒有為了建築材料煩惱,春天的到來絕對是美妙的。
天氣快速轉暖後,只一週時間,遙看近卻無的草色已經有從河岸邊蔓延到整個森林的趨勢了。
草叢中,樹林中,甚至岩石上,到處都有急不可耐冒出頭享受陽光的植物嫩芽,仔細看去,灰禿禿的樹枝上有棕綠色或深紅色的芽苞,有些已然探出鵝黃色的小腦袋,被棕黃色、枯黃色覆蓋的乾草叢中,也生出了淺綠色的新草。
春天是大米最喜歡的季節,它隨意漫步,每次俯首仰頭都不會落空,總能找到好吃的,就算總是還沒盡興大嚼就被主人趕跑,它一低頭又能找到新的食物。
何田和易弦跟在大米身後,辨認出可以食用野菜立刻把它轟走,蹲在地上採摘。
兩人一邊把野菜投進腰間綁著的小筐子裡,一邊閒聊。
話題轉了一會兒,又回到蓋房子上。
材料、人工,是最大的難題。
思索了幾天,易弦漸漸放鬆了,沒了當初“一定要在今年夏天就蓋好房子”的急迫感。反正天長地久,只要有決心,一步一步穩穩地按照計劃去做,總能實現目標。
轉變了思維和心態,材料的問題就不是大問題了,只是時間的長短,至於人工,反正不著急了,哪怕就他一個人也可以慢慢幹。
何田比他要樂觀點,“你想沒想過請三三他哥哥或者山下村子裡其他年輕人來幫忙呢?如果有更多人來,察普家的兩個懶蛋未必敢偷懶。”
易弦想了想,微笑,“那倒是。偷懶的話就請他們走人好了。”如果來幫忙的人只有他們兩個,恐怕他們還會獅子大開口要酬勞,要是看到何田易弦請了其他幫工,不缺人也不會求著他們來幫忙,這倆慫人很可能就閉嘴老實幹活了。
“我看三三的哥哥倒像個能幹的人。就是不知道他會不會有空。”何田這個推論是有根據的,三三腿腳不便,又是女孩子,但是上次拜訪她家時,她家的房子修整得很不錯,房頂和院牆都最近才翻修過,三三的工作室還擴建過,整理得窗明几淨,他們家只有她和她哥哥,這些建築翻修的工作應該是她哥哥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