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96部分

質再珍貴,燒製的再完美,也不會有什麼太高的價值了。

褚鐵眼也是一個講究生活品質的人,雖然在郊區的實驗中心,但也不會把午飯就那麼將就了,早就打電話讓人送來豐盛的午餐,爺孫四人吃過了午餐之後,回到了制胎車間就開始給瓷器施軸準備進窯了。!。

第二九九章 進化(中)

瓷胎都是已經燒好了的,上柚的程式也不復雜,褚鐵眼讓集辰也一起上手,前前後的兩個人也就用了不到半個鐘頭,十件瓷器就已經入窯了。

早在新石器時代,就已經有了專門用來燒製陶器的窯口,叫做“xué窯”:到了商周以後,隨著瓷器的出現,又發明了升焰式的窯爐。但是在當時都是把陶器和瓷器放在同一個窯口裡來燒製的,並沒有專門燒製瓷器的窯口:到了東漢時期左右,才出現了專業的燒瓷窯口。

一般來說,瓷窯的形式有餿頭窯、龍窯、階級窯、葫蘆窯、蛋形窯這幾種,其中最常見的是餿頭窯,又叫做圓窯,是最古老的瓷器燒製窯爐,在北方平原和高原地區使用最多:南方因為山區和半山區多一些,就出現了依山而建的龍窯,也就是長窯。

階級窯和葫蘆窯都是由龍窯演變而來的,階級窯是福建德化窯的主流窯口形式,現在〖日〗本的不少窯口也是借鑑了這種形式:葫蘆窯得名於其形狀,就像一隻倒在地上的葫蘆,發展到後來就演變為蛋窯。

蛋窯是由景德鎮的工匠研究出來的,因此又叫做景德鎮窯,蛋窯結合了南北不同窯口的優點,高產低耗易於操作,可以說是燒製瓷器的最佳傳統窯爐形式,歐洲有很多的窯口就是仿蛋窯設計的。

張辰管褚鐵眼設計的窯爐叫做“褚氏窯”今後就要把這個稱呼延續下去,無論到了何年何月,都要讓人們知道,褚鐵眼在瓷器方面的成就和功勞。還有褚鐵眼燒出來的瓷器,他也要想個漂亮的名稱來冠上去,把褚鐵眼的名字讓每一個喜歡瓷器的人都知道。

祜氏窯的形式不同於所有的傳統窯爐,按照上擴下窄的形式修建,採用現代的澆築方式,配合加厚的耐火保溫材料層,以保證窯內的溫度在高壓之下能夠達到恆定,不至於因為爐壁散熱的原因而導致窯內溫度不穩定。

保溫層表面每隔三十公分就有一條走水的凹槽,以保證窯內的溼度達到平衡,在超過千度高溫的時候,也能夠產生足夠的溼氣,但又不會沾染到燒製的瓷器上,破壞柚面的效果。

窯內不燒炭,也不燒柴,完個依靠環繞著的大型金屬電路設施,利用電阻和遠紅外光bō發熱的原理進行加溫,溫度的高低可隨意調節,配合相應的降溫系統在規定的時間內達到所需要的各種高低溫度。

褚鐵眼經過三十多年的研究,更改了上百次的方案,結合各種窯爐的長處,又加入了不少的新科技元素,才完成了這種窯爐的設計。

褚氏窯的最大特點就是成品率高,且不造成汙染,可以在任何氣候和地理環境中建造,每出一窯的速度要比傳統窯爐節約二分之一以上的時間,唯一所受到限制的就是電能的供應。

他原來的小窯爐就是因為受用電的限制,而不得不進行縮小,每窯最多才能夠燒十件左右的瓷器,如果要燒造大型瓷器,就只有四到六件了。

唐韻的業務是受到軍機處支援的,一紙紅頂子檔案批下來,任何部門都要開綠燈,大部鼻還要積極製造便利條件,不求能夠落什麼好,但求別得罪了這個不知道是何方神聖的大人物就燒高香了。

宋武也是個極其會利用有利條件的傢伙,拿著批文去電網公司直接給實驗中心批下了一條二十萬千瓦的專用線,足夠實驗中心的所有電力用量還有富餘。二十萬千瓦是多少啊,這樣的供電負荷可以同時點亮兩百萬盞老式的一百瓦燈泡,差不多可以夠一個縣城的所有家庭照明用電了。

實驗中心所有的裝置全部依靠電力運轉,冶煉鑄造廠的兩座熔爐等裝置佔用了五萬千瓦,瓷器燒造廠的三座窯爐等裝置佔用了九萬千瓦,剩下的六萬千瓦分給雕刻車間、建築結構試驗車間等部門,以及備用電力。

這樣做有好處也有弊端,如果實驗中心的所有裝置都全力運轉的話,唐韻每天就要負擔至少四十萬以上的電費,這得是一張多麼可怕的電費單啊。

燒造廠的三座窯爐外邊,就各掛著一臺兩萬五千千瓦的變壓器,這東西的負荷足夠帶動一個大型住宅小區的用電了。這三座窯爐只要正式開幹,一窯下來就要燒掉好幾萬的電費,如果不是唐韻這樣的單位,還真沒幾個能燒得起的。

這也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