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個傻子。
也不知過了多久,苦思之下的雷曉飛靈光一現,他從腦中那塵封的記憶中,挖出了三國時代的蜀相諸葛亮的一個有關運輸工具的情節。傳說中的蜀相諸葛亮是個聰明絕頂的人,他就曾為了在崎嶇的棧道上運送軍糧,發明了一種叫“木牛流馬”的運輸工具,解決了幾十萬大軍的糧草運輸問題。
雷曉飛記得,《三國演義》中曾經對這種運輸工具有過描述,說它是“人不大勞,牛不飲食”,而且還能自動行走。
精通機械的雷曉飛對這描述並不相信。“木牛流馬”如果真的像書中所描述的那樣,可以不吃不喝還能行走,那不就成了“永動機”?這顯然就不符合能量守恆的定律。因為如果“木牛流馬”要行走,必定會消耗能量,當時肯定沒什麼石油、天然氣之類的能源物質,它不吃不喝,又從哪裡能得到能量?
還有的是,如果真有這樣的好傢伙,在當代已經大量推廣,並會流傳於世,不用讓後人疑疑估估,還要搞什麼“木牛流馬”研究協會。
“木牛流馬”究竟是什麼樣子,自古以來,莫衷一是,說什麼的都有,可是沒有一種說法比較符合原狀。雷曉飛想其中的原因是在於搞歷史的不通機械,而搞機械的又沒有考證這些的習慣,以致這個迷團解不開。
對關於“木牛流馬”有多種傳說、解釋,有人說它是單輪木板車,有人說它有四個輪子,更有人說它是絞盤。雷曉飛記得,前世時,他在中央三臺的《百家論壇》節目中,曾聽過專家對“木牛流馬”的評述,說大多數的人都偏向於“木牛流馬”是改良的獨輪木板車。
單輪木板車,在雷曉飛的家鄉又叫“雞公車”。至於“雞公車”這個名字的來由,雷曉飛就無從考證了,他只是很小很小的時候,在鄉下見過一次這樣的一輛樣本。
這什麼說他見到的是輛樣本,因為這輛車當時已經沒有人用,也不知能不能用,只是當雜物閒置於生產隊部的一角,當時因為他還沒有見過如此奇怪的車子,就好奇問旁人,才知道了這東西叫“雞公車”。
雷曉飛見過的“雞公車”,是一輛簡單到不能再簡單的簡易運輸工具。這簡易的運輸工具,只是由一個輪子加兩根手把組成,它的輪子有半米直徑左右大小,裝在車的前面,兩根手把約有兩米長,連著穿過輪子的軸。再在手把加上兩根連線橫杆和兩隻腳,就成了“雞公車”。
“雞公車”運作也很簡單,只需人把它的手把提起,然後推著前行。運載貨物時,只要把貨物放置於它的輪子與人之間就行,一般能載三四百斤。
讓雷曉飛不解的是,《百家論壇》那位專家曾說,這獨輪的“雞公車”在三國之前已經存在,但奇怪的是,雷曉飛來到了這個應該是三國之後的世界,卻還沒有見過這種運輸工具。
既然沒有見過,就只好讓我們的主角雷小哥來撈這個發明獎了。要製造在雷曉飛前世都議論紛紛的“木牛流馬”,他沒有那個能耐,但讓他制一輛“雞公車”,那就真的如他的家鄉話所說“話嘟毛咁易”啦。
雷曉飛當即回到了他在巴蜀建立的第一所“農具社”裡,與周學士派到巴蜀來的那兩位能工巧匠,風風火火地行動起來。
因為“農具社”裡已經有了一臺用“鑽床”改良的立式車床,所以,“雞公車”最考工夫的輪子,就“話嘟毛咁易”地制了出來。手把、連線橫杆和兩隻腳,也在兩位能工巧匠的搭手下,很快完成。只耗了半天的時間,可能是當世的第一輛“雞公車”誕生了。
當“農具社”裡的眾人望著這造型奇特的傢伙,不知它有何作用時,雷曉飛已經讓人給它裝上了四百斤的重物,試起車來。
在一陣有節奏的“吱吔,吱吔”聲中,四百斤的重物被雷曉飛輕而易舉地推著走了起來。
雷曉飛推著負重的“雞公車”,來回走了幾百米後,見它運作自如,就把它交給了“農具社”眾人試用,自己則蹲下,拾了根木條,在地上邊沉思邊比劃了起來。
原來,我們的雷小哥對自己造出來的“雞公車”並未滿意。雖然,用“雞公車”搬運貨物,已經比人挑省力不少,但畢竟還是要付出不少力氣,運四百斤的重物,起碼要出一百多斤的力氣。雷曉飛對這樣的結果並未滿意,要想辦法改良。
使用“雞公車”的人,先要用力提起車把,才能推動“雞公車”前行。雖然,車把已經有了槓桿的省力作用,車輪也有了輪軸的省力作用,但兩種不同方向的作用力加起來,還是要駕車的人付出不少力氣,如何才能做到更省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