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5部分

第二天料被切出後大家都傻眼了,凡是表面有黑沁、裂縫處甚至是細小的淺裂裡面暗糖色直沁肉中,最深處沁入有11公分以上,一般的也沁入了2…3公分深,更麻煩的是糖色的沁入還進行了橫向結合,使得存餘的白玉部位要切牌就帶不到皮,要帶皮就必然帶著糖,真是無可奈何啊。再仔細看料,凡是表皮和斷面上被染上深桔紅色的下面全是沁了糖的部位,這就很請楚的知道了染色者的用意了。也更清楚了玉販子為什麼要把料的大裂縫處砸開了,裡面玉質乾淨的話,就賣大價錢了,玉質有髒不行的話就染上色隨價而賣了。這塊料30多公斤是一萬一公斤買下的,也花了30多萬啊!”

這話一出,張書玉本來還在一邊聽,一邊在旁邊的攤子上翻翻撿撿的,想要挑快白玉出來,總不能空手而歸不是麼?嚇的連忙一縮手,不敢再挑了。

高雪松卻是上去將張書玉放下的那塊料子拿起來用放大鏡看了看,“這塊是真正的羊脂白玉戈壁料,你要是想做個掛件,還是很不錯的。” 一問價格,那個帶著帽子的維族老人用不太標準的普通話道,“一萬塊,不講價的。”

“戈壁料?”張書玉不解,“只聽說過籽料和山料,戈壁料又是怎麼會事兒?”

高雪松聞言道,“戈壁料子的形成至今也是個迷,有很多種可能,有說是古玉石之路(早於絲綢之路)駝隊運輸時遺留的;也有人說是山料崩落,由河水帶來山下,風化形成;還有一種說法,是喀什玉龍河歷史中幾經改道,以前的流域多被黃沙覆蓋,而那個時候玉龍河所帶來的籽料或者山流水暴露在風沙之中;和籽料一樣,經過歲月的滄桑洗禮而形成的。”

“籽料貴,戈壁料的價格還算適中,因為都是在茫茫的戈壁之中,開採難度很大,物以稀為貴,我個人以為非常的有收藏價值的。”

“而且,也不容易造假,對於新手來說,玩這個,至少不會交太多的學費。”

“不過,戈壁料還有個缺點,和田玉是越盤越潤,戈壁料卻是越盤越澀,最好還是做擺件。”

張書玉看了看那個玉石,她不是玩玉的人,對和田羊脂白玉是情有獨鍾的,高雪松推薦的這個,雖然很漂亮,總是有一種怪怪的感覺,也許在若干年後流行起來了她會喜歡,問題是,現在不流行啊,也沒那個底蘊在。

高雪松見狀也沒有勉強,只是將玉石放了回去,跟那個老人道了謝,這才對著付小藥道,“付小姐這次來是玩,還是來入貨的?這邊的巴紮上雖然有好東西,不過,假貨要多的多,染色的更是達到百分之八十以上。若是有興趣,不妨同我一道去幾亞瞧瞧?這邊挖,那邊賣,假貨的機率少的多,就是考眼色了。”

付小藥無所謂,這次來就是為了開眼界,買不買在其次,有個常年出沒這裡的人帶路總比導遊來的靠譜,這高雪松是個君子,看起來還是很可靠的。

點了點頭,正要說話,前方突然一陣騷動,一大群人都圍了過去,高雪松見狀面色一喜,“難道是出好料子了?”

付小藥和林楓張書玉三個聞言也是精神一振,在這邊攤子上看見的東西都不咋滴,偶爾一個好東西立馬就被人瞧見了,對於她來說,買來自己玩看不上眼,買來拿回店裡賣,量顯然不夠,完全屬於雞肋一類的。何況,她來這兒,本來就是想開開眼界,如今被翡翠養的一般的東西根本瞧不上眼了。

一行人飛快的跑了過去,數十人圍著一輛車,車的主人正把好些個玉石從車上搬下來,有的人已經迫不及待的上去看了。

高雪松一看那皮色就開始跟大傢伙一樣,想方設法的往裡靠,在場人的激情顯然也感染了付小藥,她也不由自主的靠進去,想看看是不是有什麼好貨色。

254 石中玉

引人矚目的是其中一件雙皮山料,外面包裹著一層石皮,裡面則是一層糖色,經歷了數萬年的地震變遷,被壓成了板狀,在挖料的時候被挖斷開來,露出其中白色的肉質。 基本上,車上所有的料子都是從這一塊山料的一部分。

幾乎所有搶到玉石的商人都掏出手電筒和放大鏡來,張書玉看著身邊的一個商人就這麼忽遠忽近,一會兒側面打光,一會兒正面打光,光的強弱也是隨時變換,就跟玩兒似的,有些好奇的湊到付小藥身邊低聲問道,“他們這是幹什麼?”

“這跟翡翠也不同,”付小藥解釋道,“翡翠打光主要是看綠吃的多深,而這個則是要看結構也要看顏色,看玉質結構的時候要從側面貼近打弱光,而看純色的玉石顏色的時候就得把玉石表面弄溼了,然後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