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卻時時刻刻在為中華的復興蓬勃跳動著。
不能認輸!絕對有辦法扭轉這個局面的!他暗暗的對自己說。
半晌,胡東琪上將猛一轉身,凝聲道:
“我令:一,以貞觀號為前導,威武號,鎮武號,廣武號,洪武號為兩翼,以稜形陣形猛衝接敵;
二,漢武號戰列艦協同白起號,廉頗號,李廣號,衛青號,潛艇分隊立即離隊後撤一百海里,等待命令;
三,旗艦中華雄號協同剩下艦隻呈一字陣形向後撤五十海里,等待戰機。”
經過慎重考慮,胡東琪決定犧牲貞觀號戰列艦和其他四艘驅逐艦,為其他戰艦贏得時間整理隊形。他認為,敵人的戰鬥力量並沒有看上去那麼強大。這次出現在貞觀號上空的轟炸機群應該是敵全部的航空力量,只要“中華雄”號還儲存著,那它就還有翻盤的機會。
在黃海怒沉沙海域,黃海艦隊大小艦隻三十六艘以及二十艘潛艇護航著“中華雄”號航母與M第七艦隊,R護國艦隊遭遇,遂開戰。
第七艦隊由“小鷹號”航母,“宙斯號”航母以及二十一艘護衛戰艦組成。擁有兩艘大口徑重炮的“約克星敦”號,“騎士”號戰列艦,殲擊機一百八十架,轟炸機二百架。R國護國艦隊由兩艘戰列艦“秋津洲”號和“早稻田”號,另外加上十一艘巡洋艦、驅逐艦組成。
此次遭遇,其實是M軍第七艦隊司令富朗基策劃的。他的目的很簡單,以這次伏擊,徹底擊潰中華在黃海渤海上的軍事力量,為後續計劃掃清道路。而且由於這次敵人內部出了間諜,使他很快發現了胡東琪的這個計劃。
坦白來說,這個計劃如果不是讓富朗基提前知道的話,的確很有可能成功,而且成功後的後果也可能如計劃書最後說的那樣:“屆時,我中華海軍大可會獵東京,縱橫四海!”
“可惜啊!”富朗基愜意的品了一口82年的紅酒,靜靜地想到,只要擊沉胡東琪在黃海的最後一艘航母,天津和BJ就暴露在了第七艦隊的炮火之下,如此,要逼使中華投降也不是不可能。。。。。。
“報告司令,中華軍呈稜形陣形向我軍發動了攻擊,同時我轟炸機群已經可對其進行全面轟炸,龍嘉川艦長問是否全力進攻當面之敵。”一個副官報告道。
“中華軍的航母在什麼地方?”這次作戰,富朗基將R國的護國艦隊放在了第一梯隊,目的是為了能引動對方將航母位置暴露出來。
“報告司令,暫時不清楚。對方傳送了一段密文後就保持了無線電靜默。”
“那中華軍的戰鬥序列如何?”
“當面之中華軍是一艘戰列艦,四艘驅逐艦,其餘戰艦似乎在後退。。。。。。衛星不明,不清楚!”
又看了一眼地圖上正快速撤退的中華海軍,富朗基心道:“老朋友,你又想玩什麼花招?難道你認為你還能逃回天津港口嗎?”
“嗯,讓我們的孩子示威性的攻擊一下就好了!我們的目標是那艘航母,讓R國人好好會會這個老對手吧!”富朗基戲謔的道,“順便告訴他們一聲,現在的北洋水師可不是1985年的那隻艦隊了。”
“是!”副官臉上帶著古怪的笑容出去了。
1894年爆發的中日甲午戰爭,是中華以至世界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中華人心中永遠的痛。其實,從中法戰爭結束到甲午戰爭爆發的九年,是中華在十九世紀下半葉一段最好的時期。在此期間,國內無大亂,遠東的國際環境緩和,中華與西方各國都處於和平狀態。以“富國強兵”為目標的洋務運動歷經三十年,效果明顯。這表現在:左宗棠收復新疆之戰的勝利;馮子材在鎮南關及諒山之役大敗法軍;以及R國士兵配合朝鮮開化黨人制造政變失敗等等。當時中華的國勢並不比R國弱。Y國權威人士評論說:“亞洲現在在三大強國手中???E國,Y國和中華。”十九世紀下半葉中華共進行了五次對外戰爭,《中法和約》是唯一一個沒有割地賠款的和約。當時的環境應當說對中華的自強相當有利。
甲午戰爭前,遠東地區基本是E、Y爭霸,中華和R國的情況雖有所不同,但都受到不平等條約的制約。但甲午戰爭的勝利,使R國一躍成為亞洲強國,完全擺脫了半殖民地的地位。而中華的國際地位一落千丈,財富大量流出,國勢頹微。
甲午戰爭的失敗對中華的震動之大,前所未有。一向被中華看不起的“倭寇”竟全殲北洋水師,索得鉅款,割走國土。朝野上下,由此自信心喪失殆盡。清政府的獨立財政至此破產,靠向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