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強調侃道:“我看你不見得真的高興,說不定心裡發酸呢。”
“去你的!”李秀萍笑罵道:“我要是吃自己妹妹的醋,就不會勸你追求她。好好把握吧,我發自內心地希望你們成功。”
何強皺眉道:“這是不可能的。我不可能因為跟姐姐談不成,就去找妹妹,這不是天大的笑話麼?”
李秀萍不以為然道:“這有什麼的?你可別想多了。這種現象,現實社會中並不少見。”
何強搖了搖頭,說:“人家是人家,我是我,每個人的選擇不一定相同。”
李秀萍不想就這個問題爭論下去,說:“表哥,你走後,外婆為你嘆息了一天,我現在都不敢到外婆家了。”
何強對姑外婆充滿感激,動情地說:“下次我到燕京時,當面向老人家表示感謝。”
李秀萍不無遺憾地說:“這事怪不得外婆難過。外婆好不容易找到親哥哥,自然希望兩家能常來常往,而親上加親是最好的方式。現在你我放棄了姻緣,自然令外婆十分失望。”
何強安慰道:“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沒有分不開的親戚。時間久了,姑外婆自然就適應了。”
李秀萍嘆息道:“這可能就是所謂的宿命吧。”
跟李秀萍通好電話後,何強久久不能入睡。
經過一週的宣傳發動,又經過一週的磋商公示,最後經過河東市委批准,終於總結出了十六字的“河東精神”: 愛崗敬業,團結拼搏,樂於奉獻,勇於爭先。“河東精神”很快出現在河東各大媒體、機關單位宣傳欄和露天廣告牌上,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激發了廣大市民的自豪感。
與此同時,河東市委宣傳部還在《河東日報》和《河東電視臺》公示二十位體現河東精神的候選人名單,得票數前十位候選人,再經過宣傳部稽核,最終確定八位作為“河東精神”的代表進行大會表彰,發放證書,八位代表的先進事蹟除了在新聞媒體被報道宣傳,還在河濱公園等公示欄中對外展示。
“河東精神”的成功挖掘,在海西市引起了轟動,受到了海西市委和省委宣傳部的讚賞和表彰,河東市一時聲名大噪。
緊接著,在海西市委宣傳部的要求下,海西市各縣(市、區)也都相繼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尋找“精神”活動,河東市委宣傳部一時間門庭若市,取經的兄弟單位把宣傳部長程華忙得嗓子冒煙,多次跟何強訴苦。何強對此也沒有好的辦法,只能鼓勵他堅持一下,等到這陣風頭過去就好了。
何強在開展建立,確立“河東精神”,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同時,並沒有放鬆對經濟建設的要求,他利用mbA班同學聚會的機會,聯絡了在央企和國企工作的兩位同學,成功引進了兩個上億元的綠色專案。在何強的示範帶動下,河東市上半年的經濟形勢一片大好,新開工專案超過五十家,投資總額超過五十億元,預計全年Gdp突破一百五十億,在海西市各縣(市、區)中一馬當先,遙遙領先,差距最小的也將有五十億,最多的將達到七八十億。這使得河東市的經濟在整個海西市變得舉足輕重
六月中旬,何強接到省委組織部的通知,兩天後隨團參加江南省歐洲經濟考察團,為期十三天,將重點考察英法德三國跨國企業。考察團總共十八人,除了一名帶隊和一名翻譯,其餘十六人都來自全省各縣(市、區)黨政負責人。
何強接到通知後,當即召開市委常委會安排佈置工作,將市委日常工作委派給副書記兼組織部長徐海峰代理,政府工作仍由代市長卞太炎負責。
在到省委組織部報到前,何強向羅潔英作了彙報。羅潔英告訴何強,這次有黨政負責人參加省委組織部考察團的縣(市、區),都是全省經濟強縣(市、區),整個海西市僅有一個河東作為代表,還是她向省委組織部爭取到的名額。她要求何強,一定要好好利用這次難得的機會,多跟先進縣(市、區)黨政負責人學習取經,認真考察國外企業管理方面的先進理念,回來能學以致用。
接著,何強又將出國的事跟外公、吳雪、鄭穎和羅珊珊分別說了,以免他們因為聯絡不上自己而擔心。
出國前一天晚上,何強趕到省委組織部報到,參加了一個由省委組織部副部長主持的小型會議,會上宣佈了考察方案和出行紀律。
這次帶隊的是省委組織部幹部二處的王建處長,四十出頭的中年漢子;隨隊翻譯是從江州大學外語系聘請的教師陸子怡,她今年三十不到,長相甜美,身材出色,曾在歐洲留學多年,精通英法德等多國語言,很有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