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二十四鎮偏偏有兩個協的編制,卻只有四個標的編制。除此之外,沒有正兒八經的協都統,沒有正兒八經的鎮統制,甚至連協和鎮的司令處都沒有,簡直就是三無的鎮。更別說部隊裡上、中、下級軍官都稀缺,一個人兼職好幾個官職。
當然,這些都是官面上給的理由,實際情況是什麼樣,廣州方面眾說紛紜。
滿族官員咬定是北洋派擔心清廷扶植邊疆軍事力量,威脅北洋派的利益,所以故意從中作梗,打擊二十四鎮的計劃。
漢族官員則猜測是將軍大人得罪了馮國璋,馮國璋以私人恩怨否決了二十四鎮。
因為放眼全國編制不健全的軍鎮多不勝數。就拿廣東二十三鎮來說,二十四鎮就是完全模仿二十四鎮的建制,虛設了兩個步兵協,實際上只有兩個步兵標、兩個騎兵標和一個炮兵標而已,僅僅就多了一個附屬騎兵單位。
可是說到底二十三鎮依舊頂著一個“暫編”的稱號,雖然成立有四年了,從未想過申報練兵處獲取正式番號。
在陸軍部批文中,要求廣州陸軍衙門和將軍府在一個月之內取消二十四鎮番號,改現有二十四鎮為廣東陸軍第一混成協。
其實從鎮降級為混成協在編制上沒有任何大的變化,只不過是裁掉了協和鎮的冗餘單位罷了。可是對於將軍府和陸軍衙門來說,卻有很沉重經濟打擊。每年省府和清廷拔下來的練兵款項,是按照建制區分,鎮的款項理所當然要比謝的款項多了。
如今丟了二十四鎮的番號,那相當於等了三分之二的軍餉。
雖然每年省府和清廷撥下來的款項不多,但蚊子腿也是肉,少了一塊肉大家都不好過。
孚琦最近很懊惱,他最壞的預料大不了是二十四鎮不能轉正,可是沒想到陸軍部還是給了自己一個“出乎意料”。他甚至有些自責,自己真不應該急於求成,結果弄巧成拙了。
不過沒辦法,他雖然很憎恨那些把持陸軍部的漢臣,但命令還是要執行。
對於一個飽受封建道德薰陶的書生來說,明知是錯,可是卻不能錯在自己的原則上。
於是,接下來的一個月時間裡,二十四鎮開始重新整編。
兩個連名字都不知道的名譽都統光榮退役,他們脫掉了軍服時還十分不滿,揚言要討回捐出去的銀子,結果直接被轟出了陸軍衙門。
第一標還是第一標,第二標也沒有變化。騎兵標和炮兵標則全部降級為營一級,這讓兩個標的主事官倍感難受,為了安慰他們,將軍府只好將所有騎兵、炮兵代理軍職的軍官,全部轉為正職。
混成協成立之後,孚琦親自出任都統,並將韋汝驄調到協司令部擔任總參謀官。
隨著協司令部的成立,司令和參謀制度被提升了一級,也就是說標司令處的軍官將會多受制於一級。這一改變讓吳紹霆稍微有些影響,他的總參謀官的“總”字被撤去,只稱為“參謀官”,軍職許可權雖然依舊是負責標一級參謀部,但現在還要向協總參謀官負責。
折騰了一個月之後,廣東陸軍第一混成協總算改編完畢。五月六日,陸軍部發來電報,批准了廣東第一混成協正式番號。
基本上大部分軍官和士兵的軍餉都沒有變,要說有變化的就是騎兵營和炮兵營了,不過哪怕他們鬧翻天也無濟於事,總得有人站出來替大家犧牲。
漸漸的,夏季來臨了,士兵們情緒被燥熱的天氣融化了不少。
怨氣總歸是怨氣,那是要埋在內心深處醞釀的東西,不一定當場就會爆發。
上半年的風波總算歸於了平靜。
因為協參謀部成立之後,分擔了許多標參謀部的工作,這讓吳紹霆有越來越多空閒了。
閒暇之餘,他一方面遊走在士兵人群中,繼續擴大自己的影響力,時不時來一下加餐犒賞,把基層的氣氛搞得十分活躍。同時他還積極的支援倪端在軍中宣傳革命,經常替軍中的革命分子打掩護。
趙聲為了拉近與同盟會的關係,在這段時間裡也與倪端走得很近,偶然也會在士兵面前發表一些慷概激昂的言論。
一時間,第一混成協的新軍之間,革命味道越來越濃重。
在六月份的時候,吳紹霆花了很多精力在張盛霆公司上。1909年上半年,張盛霆公司的營業額已經達到了一百三十萬,直接成為了今年廣州商界的一匹黑馬,就連各大報紙上都頻頻刊登有關訊息。
第146章,發展實業
吳紹霆和張小雅商議,他們兩個人把這大半年所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