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我,你們慶元會議也休想死灰復燃。我現在不殺你,但是會讓你身敗名裂,從此往後休想再出去見人,更別說重新返回政治舞臺。你最不想看到的東西,我偏偏讓你活著親眼目睹!”
儘管吳紹霆沒有把話說得太過明顯,但是在場的所有人都知道這番話的涵義,尤其是最後一句話。熊希齡是極端的民主人士,因此對於他而言最不想看到的當然是獨裁統治的出現。現在吳紹霆故意把話放出來,就是要從熊希齡的本質上進行打擊,同時也預示著其接下來會採取什麼樣的行動。
“你等著吧,總有一天你會知道後果的,就像袁世凱一樣,眾叛親離、不得善終。你囚禁了我熊希齡一個人不要緊,除非你能把千千萬萬信仰民主的鬥士都囚禁,否則還會有人繼續反對,而且還會愈演愈烈!”熊希齡衝著鐵門外大吼道。
吳紹霆冷冷的笑了笑,不再理會熊希齡,轉身沿著走廊離開了。
任宗元等人看著熊希齡瘋瘋癲癲的樣子,都不自覺的搖了搖頭,唏噓不已。
“他真的瘋了!”
“他錯就錯在根本不是在跟強權鬥爭,而是在跟這個時代鬥爭!”
“罷了罷了,莫說太多,咱們走吧!”
——————————
兩天之後,關於國民大會的報道沸沸揚揚,引起市井小民們關注的還是熊希齡叛國遭到揭露的事件。大街小巷熱議不斷,誰都沒有想到繼唐紹儀之後又出現了一個熊希齡,甚至據報道所言連唐紹儀洩密事件都是熊希齡幕後指使。全國上下為之震動不已,上至老人下至少年,連一些剛剛上學的小孩們也深受影響,紛紛痛罵熊希齡。
湖南名士聯名上書省府民政公署,要求除去熊希齡湖南籍貫。鳳凰縣縣政府暗中指使村鎮上的青壯,把熊希齡當年考中進士興建的牌坊給砸了。不僅如此,昔日以熊希齡為容的親朋好友,此時也急忙站出來宣告跟熊希齡斷絕關係。就連昔日的恩師、學生、同窗,即便在心裡都感到惋惜,但也不得不低調處理與熊希齡的關係。
只兩天的時間,報紙與新聞通電的訊息飛速傳遞大江南北,除了一些偏遠荒野地區交通不便之外,整個中國都知道熊希齡的罪行。一傳十十傳百,在傳播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添油加醋,輿論彷佛失去了控制,所有最惡毒、最憤怒的罵聲全部圍繞著“熊希齡”三個字。
二月四日,獲釋之後的唐紹儀在《民國時報》發表了一篇親筆撰寫的文章,陳述關於中德盟約洩密事件的“真實內幕”。他洋洋灑灑的寫了數千字,把整個事件的過程做了詳細的描述,包括事先與熊希齡的談話,受熊希齡的蠱惑捏造《中德盟約》副本,為了使文章顯得更加真實,連談話時的語氣、態度、舉手投足都做了描述。
文章一經刊登,把整個熊希齡事件推向了一個高潮。全國人民開始深信兩件事,其一是《中德盟約》僅僅是一份商業合作條約,並不是協約國列強強調的軍事同盟,其二則是熊希齡是中國陷入國際困境的罪魁禍首。
從這天開始,全國各地的抗議聲音再次攀升了一個高度,中國人已經不再是聲討賣國賊,同時也把多餘的憤怒轉嫁到協約國身上。激動的人們在痛罵熊希齡之餘,同樣要痛罵協約國列強不分青紅皂白,一味栽贓中國,企圖藉故擴大更多的在華利益。
南京城使館區外的抗議活動原本在國民大會召開的當天中止,這些狂熱的愛國人群更關注第一屆國民大會對中國的改變。不過在看過唐紹儀的文章之後,再加上一些情緒激動的演說誘導,披露洋人故意使壞,意圖吞併外蒙、西藏和青島,於是稍微停頓的抗議活動再次爆發出來,而這次要比之前的規模更加壯大,更多的市民加入了抗議陣營。
青年學生們重新搭建起舞臺,拿著喇叭高聲喊著口號,反對列強侵蝕中國。
第853章,五天時間
圍觀的人群紛紛響應,跟著一起高呼口號。人浪幾乎把整個使館區外圍街道全部堵塞了,無論什麼人想要進出使館區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抗議的口號從之前集中在“反日”上,漸漸擴散到反“協約國”,一些激動的人群甚至直接跑進了使館區,唯獨在英國、法國、俄國公使館門口,高舉著旗幟標語衝著裡面怒吼。
負責使館區治安的中國憲兵不得不緊急衝動,在幾個受圍堵的使館前面設定警戒線,而這些使館的警衛隊也緊張不已,攜帶武器站在大院大門後面,謹防激動的人群會發起對使館的衝擊。不過好在真正圍堵到使館門口的人並不算多,幾個使館平均分攤一下人頭則顯得更少了,大部分人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