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兵神色極為暗淡:“將軍,可能,來不及了。”
旁邊一個俄軍參謀提出了一個相當中肯的意見:“將軍,我們沒有修築陣地,士兵們的情緒已經很是恐慌,我認為我們現在應該組織部隊有序的後撤,脫離戰鬥!”
正確的意見聽起來總是逆耳的,雖然現在前線俄國部隊確實十分被動,而且就像這個參謀說的一樣,勃魯西諾夫做了好多的準備,不管中國人怎麼防守他都有進攻的辦法,可惜他就是沒有想過如果中國人進攻他該怎麼防守。
“不!我們的兵力是中國人的三倍還多!如果我們撤退的話,不光是我們的恥辱,也是整個俄**隊的恥辱!命令部隊衝上去,命令小夥子們勇敢的衝上去和中國去戰鬥!看看他們的個頭,有什麼好怕的!你們應該讓他們知道,你們手裡的刺刀比他們更鋒利。”
其實勃魯西諾夫非常清楚,有的時候人多是沒有用的。只是他一向狂傲,他根本不可能後退。理由和在喜峰口的吳大將軍很是相似,退了,自己回去之後就沒日子過了。
俄國人瘋狂的發起了對沖之後,中國部隊的攻擊腳步終於停了下來,在一片無遮無攔的曠野之上雙方的部隊衝殺到了一起。
後面觀戰的楊司令臉部的肌肉抖動了幾下,望遠鏡裡面俄**隊的數量明顯要比中國人多,軍陣也要厚實。
楊小林的頭微微的搖了一下,對於勃魯西諾夫將軍的大名他還是聽過的。這位俄國將軍對奧匈帝國發起的那場突擊戰打的當時經典,被後世所有的國家研究。
一場戰鬥讓勃魯西諾夫名垂青史,不光是因為戰鬥勝利,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那場突擊戰一下幹掉了三個皇帝!
首先,奧匈的皇帝身體本來就不好,差點被勃魯西諾夫打下老窩,嚇的一命嗚呼了。然後,德國皇帝威廉二世因為在戰鬥中指揮錯誤,連連中計,讓德國人也損失了六十多萬精銳部隊,德國部隊對這位皇帝的指揮水平產生懷疑,興登堡和魯登道夫馬上架空了威廉二世直接指揮戰鬥的權利。
最後,這場戰鬥雖然俄國人打的不錯,但是先前俄國已經是連連戰敗,六七百萬俄軍將士戰死沙場之後國內對沙皇的不滿立刻爆發,起義發生了。這一場戰鬥讓沙皇失去了最後的精銳部隊,無力鎮壓起義,被偉大的人民政權推翻。
這就是著名的一場突擊戰,幹掉三皇帝。
最讓人意外的是,尼古拉二世對勃魯西諾夫將軍十分的倚重,可謂是言聽計從信賴有加。他被起義軍包圍在皇宮的時候盼星星一般的盼著從前線回來的勃魯西諾夫將軍能挽救他的江山,可是當這位將軍回去的時候,卻是另外一個身份——紅軍將領!
總之,這是傳奇的俄國將軍。楊小林本來認為這樣的對手打仗,會讓自己有點麻煩的。但是他現在真的有點失望。
和自己對沖?從形式上看這一招並沒有錯,俄國人的兵力遠遠多過自己,但問題是自己不是傻子!
“命令所有部隊緩步後撤,錢堯,馬上進入最前線佈置阻擊陣地,炮兵調整標尺,給我炸死他們!”(未完待續。。)
第十五章 江左有男兒
三三衝鋒的陣型可是經過無數鮮血的洗禮由解放軍開創出來的,這種陣容不光衝鋒的時候使用非常有效,在撤退的時候一樣能夠交替掩護。如果炮兵配合的好點給予攔截轟炸的話,一般不會讓敵人的追擊給自己造成太大的傷亡。
楊司令卻沒有讓炮兵在這個時候對俄國人進行攔截,他就是要把老毛子往後面拉一點,不是說俄國人太多他怕打不過,對方陣容太密集了衝上去會讓自己的傷亡大增的,拉出來一點好打。
在剛才攻擊的時候三支部隊就像三個箭頭,一起衝上去看不出來什麼差距,北洋軍也能跟的上義勇軍的腳步,但是這個微小的戰術調整一出來,雙方士兵的素質明顯就不同了。
義勇軍從攻擊到撤退一氣呵成,第一梯隊慢慢後撤的同時第二梯隊已經做好了掩護的準備,當老毛子衝殺過來的時候根本沒有絲毫的慌亂,北洋軍士兵則差了一點,一線和二線的銜接顯得並不成熟,一時間有些慌亂,隱隱有被俄國人追殺的態勢。
孫傳芳這個時候雖然極力想穩定局勢,可是整個隊伍還是開始亂了起來。好在旁邊的二桿子反應很快,他知道如果北洋的隊伍被俄國人衝開,那自己這邊也是麻煩。
沒等楊小林給他下什麼命令,就派了一個團過去支援孫傳芳,這才幫助北洋軍穩住了後退的腳步。
錢堯已經佈置好了兵力,等到楊司令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