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出於冷戰的需要,對日本確實有些扶持,但IC產業從來是美國的支柱產業,它絕不會在這個產業上,扶持昔日窮兇極惡的對手,超過自己。
中國的管理者喜歡說“懶惰者找藉口,實幹者找差距”,我們不能在這裡為自己找藉口!
再看看中國的情況:
*發動的中國對外開放,始於1978年。儘管經過“十年浩劫”,但不會有人否認:當時中國的工業基礎,遠遠好於1945年的日本。據中國統計顯示,1979年至2007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年均實際增長,大大高於同期世界經濟年均的速度。與日本經濟起飛階段GDP年均增長%,和韓國經濟起飛階段年均%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2007年,中國生產了美國低檔消費品的30%,該年世界各國人均收入排名顯示:
美國37610美元 排第5位
日本34510美元 排第6位
中國1100美元 排109位
在三十年經濟騰飛後,中國人的收入水平,僅為美國人的!在此,我們沒必要用所謂的“購買力平價”,來為自己找心理平衡。只要比較中美兩國的工資與房價,就可以知道中國經濟學者自豪的“購買力平價”是一種忽悠。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中國人聰明嗎?中國人智慧嗎?(5)
這是一種什麼質量的經濟騰飛啊?!
如果有人不認可這個資料,那麼國家統計局網站釋出的資料,也提供了相應的佐證:
“2003—2006年,隨著中國經濟總量大幅增加,中國人均國民總收入逐年穩步提高。繼2002年突破1000美元后,2006年突破了2000美元,達到2010美元,比2002年翻了一番;居世界的位次也由132位上升到129位。”(資料來自網站,此處的“人均國民總收入”實為人均GDP,因為2006年的中國GDP是26452億美元。)
假設這個資料不含水分的話,4年提升了3位!這還是在世界和中國經濟形勢大好的年景!
如果按這樣的速度,中國人均GDP要再提升100位,進入中等發達國家的行列,至少需要200年的光陰,因為靠競底提升經濟的速度,將越來越慢。
從2006年至2008年,不過短短的兩年時間,中國的經濟形勢就急劇惡化,沿海地區大批工廠倒閉關門,單是香港的國企就鉅虧上千億。眾多昔日躊躇滿志、信心十足的企業家,面對成本上升,出口放緩,內需不振,均無計可施。
為什麼會這樣?競底原理將告訴我們:競底由於底線的限制,不可持續。
靠中國人傳統的競底模式,200年提升100名的估計,顯然是過於樂觀了。如果繼續我們的路子,中國會進入中等發達國家的行列嗎?
但不靠競底模式,中國人還能有更好的思路嗎?
能不能提升自己的生存和發展戰略,正是拷問中國人智慧的大問題。
為什麼說中國人在競底呢?和打工妹的收入18年沒有實際增長相比,讓我們看看中國的財政收入增長的情況:
2008年3月8日,財政部發言人自豪地公佈:2007年全國財政收入達到萬億,增長32%,而同期GDP只增長。
人們不禁又提出了長期縈繞在心頭的疑問:財政收入佔GDP比重是否偏高?
1994年,中國GDP近5萬億,財政收入5000億,財政收入佔GDP10%;
2007年,中國萬億,財政收入萬億,佔GDP近21%,比2006年劇增萬億。這些收費中,不包括未納入預算管理的政府性基金,還有一些無法統計的不合理的亂收費。
對於民間的質疑,財政部發言人堅定地認為:“從我國的國情來看,財政收入特別是稅收收入佔GDP的比重並不高。”
如果刨去GDP中約1/3的外資貢獻份額,以及外資對財政收入的9000多億貢獻,經過簡單的計算得出:僅在2007年,中國人承擔的財政收入增長率(不含亂收費)就超過36%,其中絕大多數由民營企業承擔。
中國什麼行業每年的利潤,能平均增長36%以上?
在如此劇烈的競底之下,中國民營企業能夠苟延殘喘,實屬不易。
而即使在如此高的財政收入增長下,中國人並不滿意他們所享受到的醫療、衛生、教育、治安等等所有的公共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