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蘭第4方面軍也發起了各自的進攻,都取得了非凡的戰績。烏克蘭第3方面軍成功地奪回了敖德薩;與此同時,第4方面軍也從錫卡西-彼列科普向德軍發起了進攻。普里莫爾斯克獨立集團軍也從刻赤半島出發,加入了戰鬥,將德國第17集團軍逼入絕境。4月12日,德軍開始從克里米亞半島撤退,蘇軍窮追不捨。4天后,德軍已經被迫撤到了塞瓦斯托波爾,在那裡收到了希特勒的命令:“絕不能撤離克里米亞半島。”
6月6日,蘇軍開始進攻塞瓦斯托波爾。雖然德軍進行了頑強抵抗,但形勢已經非常明朗,他們將很難守住這座城市。當初,德軍花了250多天才從蘇軍手裡拿下塞瓦斯托波爾。然而,蘇軍最高統帥部宣佈,蘇軍將很快———也許在幾個小時內———重新奪回這座城市。兩天的血戰標誌著戰役的開始。5月7日,蘇軍開啟了一條進入塞瓦斯托波爾的通道。德軍開始向市中心撤退,蘇軍步步進逼,於5月9日晚完全佔領了這座城市。斯大林命令蘇軍儘快在24小時以內,將德軍從克里米亞半島全部清除出去。蘇軍沒有讓最高統帥失望。在蘇軍大規模的進攻之下,德軍被迫撤到了彈丸之地赫爾松,隨後又冒著蘇軍炮火和空中轟炸的危險繼續撤退。戰鬥很快就結束了。5月12日正午,德國第17集團軍的殘餘部隊投降,一個11萬人規模的集團軍最終只剩下2.5萬人。
解放列寧格勒
在克里米亞戰役如火如荼地進行的同時,蘇聯人開始解決列寧格勒突圍問題。這座城市已經被德軍包圍了將近3年之久,打破敵人的封鎖是蘇聯最高統帥部的一個重要目標。雖然蘇軍在1943年已經打通了一條通往列寧格勒的通道,但是這條通道仍在德軍火炮的射程之內,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列寧格勒的困境。另外,斯大林也急於解決來自芬蘭的威脅。當時,芬蘭正在以德國戰時盟國的身份與德軍並肩作戰,試圖推翻蘇芬兩國冬季戰爭後簽署的和平協議。對於蘇聯來說,1944年年初是實現列寧格勒解圍的最好時機。一方面,南路德軍已經屢遭慘敗;另一方面,為了應付蘇軍可能發起的進攻,德軍北方集團軍群的注意力轉向了白俄羅斯方向。
第9章 紅色風暴1944—1945年(2)
蘇軍最高統帥部命令戈沃羅夫將軍的列寧格勒方面軍和梅列茨科夫將軍的沃爾霍夫方面軍從1944年1月14日起在諾夫哥羅德—盧加地區展開聯合行動。在地面進攻開始前,蘇軍重型轟炸機首先對位於別扎波特尼的德軍炮兵陣地進行了一整夜的空襲。次日上午9時35分,蘇軍開始使用火炮猛烈攻擊德軍陣地。炮擊整整持續了1小時零5分鐘,數以千計的炮彈排山倒海般地飛往德軍陣地。轟炸剛一結束,第2突擊集團軍立即向前突進,以5英里的進攻正面向前推進了3000碼,有的部隊還突進到德軍第2防線。
雖然第一天的進攻非常順利,但後來由於蘇軍第42集團軍的進攻區域先後遭遇霧雪天氣,進攻一度受阻。雖然第42集團軍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是速度很慢。戈沃羅夫派出他的參謀長前往前線,調查進度緩慢的原因。透過實地調查,參謀長發現步兵在前進中根本得不到火炮和坦克的支援。造成這種局面的一個主要原因是,坦克陷進了厚厚的積雪中,前進非常困難。儘管如此,蘇軍的前進並沒有因此而停止。到了1月19日,第2突擊集團軍和第42集團軍在羅普莎附近順利會合。在兩軍會合的途中,蘇軍攻佔了德軍用來炮擊列寧格勒的重炮陣地,繳獲了100多門重型火炮。
1月20—21日,德軍幾乎完好無損地撤出了姆加地區,這讓戈沃羅夫大為光火。但是,形勢非常明顯,他們對列寧格勒構成威脅的時間已經不會很長。1月20日,蘇軍實現了突破,開始轉入反攻階段,猛烈追擊撤退中的德軍。但是,和姆加地區一樣,蘇軍的反攻速度太慢,主要原因是編隊指揮官的戰術指揮效率太低下。由於在整個戰爭期間,這些高階指揮官大部分的時間都被困在列寧格勒,不像其他戰區的指揮官那樣,經歷了一個學習的過程。因此,在列寧格勒戰役中,蘇軍一個最明顯的傾向是全程使用步兵部隊,裝甲和炮兵部隊坐了“冷板凳”,根本沒有任務可以執行。到了1月23日,戈沃羅夫再也無法忍受這種錯誤的戰術,決定起用炮兵和裝甲力量。他命令各兵種指揮官聯合作戰,最大限度地發揮手中重型武器的作用。
但是,由於這些命令來得太晚,德軍得以成功逃脫。1月26日,蘇軍全部清除了莫斯科—列寧格勒鐵路線周圍的德軍,重新控制了這條鐵路。德軍對於列寧格勒的圍困最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