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關係對鞏固統治基礎非常重要。這體現的是君臣關係的融洽和致仕制度的正常執行,對於現在的朝廷來說,這個古禮代表著上下尊卑制度的延續,也代表著朝廷在進一步穩定。(未完待續。)
第265章 佈防
第三次,一切的彬彬有禮做得十足,弘光皇帝“免為其難”的准許了首輔馬士英的陳請。
首輔馬士英的致仕充滿著陰謀味道,原因皇帝朱由菘心知肚明,但一直反對自己的東林人的投效讓他心滿意足,東林復社中人的效忠等於得到了整個天下讀書人的認可,自己這個皇帝名言正順,地位再也無可撼動,這個結果比馬士英重要得多。馬士英走了沒關係,給他足夠的恩賞就行,至於這個首輔由誰來做現在卻成了懸念。
既然馬士英自請下臺,東林復社眾人心滿意足,許多人也抱著痛打落水狗的報復念頭,可惜,這些人沒有如願。皇帝對馬士英可謂恩賞有加,除了常規的賞賜,特意給馬士英的長子安排了一個職位,國子監祭酒,這個位置頗為清高,無疑是皇帝有意識對馬士英的一種保護。同時,吏部尚書錢謙益和兵部尚書張國維,還有輔成候周遇吉等**勳貴屢次上門探病,這無疑是一個訊號,滿嘴放炮的東林復社諸人迅速安靜下來。
六月中旬,輔成候周遇吉的母親,一品太夫人王氏到了南京。
緊跟著,朝推首輔大臣的大事開始,這件事和周遇吉無關了,他現在的任務是陪伴老太太。此時此刻,周遇吉不得不佩服兒子周虎臣的能量,他竟然真的把首輔馬士英趕下了臺,而且如此之簡單。。
朝廷的決議來得很快,僅僅幾曰,首輔的人選確定下來。一直想要更進一步的尚書錢謙益沒有得逞,因為會推出來的這個人比他更有資格做首輔大臣。
高弘圖,字研文,一字子猶,號硜齋,山東膠州人。萬曆三十八年進士。初授中書舍人,因忤熹宗,停俸兩年,後擢御史。天啟初年巡按陝西,又忤魏忠賢罷職。崇禎十六年拜南京兵部右侍郎、戶部尚書。弘光朝建立後,高弘圖加太子太保,加太子少師改戶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後進太子太師,之前由於和馬士英不合力辭而去。
現在,阮大鋮死了,馬士英也下臺了,高弘圖回來了。
錢謙益沒有辦法和高弘圖繼續爭,兩人同是東林中人,高弘圖的名聲比錢謙益好得多,擁戴者更多,而且皇帝對高弘圖是比較滿意的,這促成了高弘圖的上位。雖然高宏圖同樣是東林人,但他的作風完全和普通東林人不同,高宏圖有一個很大的優點:“梗直”。正是這一點讓高宏圖重新回到了朝堂,並站在了最高點。
這是高宏圖最大的優點,在他的仕途起伏中這一點表現的淋漓盡致,當初作為首輔的馬士英對他都比較畏懼,當時,高宏圖成功的阻止了阮大鋮和張捷的上位。後來,隨著官員的不斷變遷,朝堂越來越成為馬士英的一言堂,隨著馬士英強行啟用阮大鋮,眼看大勢已去,高宏圖失望了,他選了離開,也直接造成了馬阮聯盟後來的肆無忌憚。除了在對付馬阮這一點,高宏圖幾乎沒有瑕疵,為人不貪墨,姓情耿直,從不任人唯親,敢於諫言,即使同是東林人犯錯他都不會客氣,這就是高宏圖的最大優勢,皇帝看中的正是這些,高宏圖的上位在情理之中,也等於是一種平衡。
也就在這時候,一個訊息傳來,李自成死了。這是一個不太確定的訊息,據說是死在了湖廣的民練手中。但這個訊息很重要,無疑代表著李自成的軍隊已經被建奴真正擊潰,軍隊已經成為一盤散沙。
而建奴的訊息也迅速傳來,深入湖廣、四川、江西的阿濟格部在收縮,這說明多鐸覆滅的訊息傳到阿濟格的耳中,一場事關天下的大戰也即來臨。
歷史上,阿濟格正是在這個時間段率軍北歸,目的是和多鐸部會和過江拿下南京。但這次,阿濟格顯然是真正的北歸。因為多鐸部的覆滅讓被北方大地出現了兵力真空,阿濟格要北還的目的很明確,保住北方大地。
訊息讓朝堂忙碌起來,針對建奴的軍事朝議開始。三曰後,在南京耽擱了很長時間的周遇吉終於可以獲准離開了,在午門拜別皇帝后,周遇吉火速離開南京,他直奔鳳陽而去。
周遇吉離開的同時,兵部尚書張國維立刻下令讓靖南侯黃得功率領幾萬大軍越過長江進入了廬州府。
此時,心得意滿的周虎臣已經到達了汝寧府與莫顯成會合。隨後,已經進入山東境內的王德用開始降低前進速度,他手下那些老
兵開始奔赴鳳陽和汝寧府方向。後勤部隊的物資開始向這兩地匯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