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部分

�實拇�砬巴�洩��鎦��⒅洩�膊�場��

第四部分:初創“S。Y。”和它的書記俞秀松 1

上海共產主義小組的建立,意味著向正式建立中國共產黨邁進了一大步。

維經斯基來華的主要使命是“組織正式的中國共產黨及青年團”。建黨已在上海開始了,緊接著的任務便是建團。幫助各國建團,原本是青年共產國際的任務。那是在一九一九年三月成立共產國際之後,在同年十一月,歐洲十四國共產主義青年組織的代表會聚柏林,成立了青年共產國際。蘇俄共青團的十七歲的代表拉扎裡·沙茨金在前往柏林之前,列寧與他作了一次長談。沙茨金不負列寧的重託,艱難地穿越正處於戰爭之中的幾個國家的邊境,這才秘密到達柏林。開完代表會議,他又成功地返回了蘇俄。

設在柏林的青年共產國際,那時還顧不上東方,沒有派出代表前往中國幫助建團。這樣,建團使命也就由維經斯基兼顧。在中國,第一個共產主義小組是在上海誕生。第一個青年團組織,也是在上海誕生。那是一個炎熱的星期日——一九二○年八月二十二日,八位年輕人在上海霞飛路新漁陽裡六號聚會。陳獨秀、維經斯基、楊明齋也來到了那裡。陳獨秀的身份是上海共產主義小組的書記,維經斯基作為俄共(布)遠東局的代表,楊明齋作為翻譯。那八位年輕人是“俞秀松、李漢俊、陳望道、沈玄廬、施存統(據施存統自己說,“我於一九二○年六月二十日去東京”,因此不可能出席這次會議。但他作為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的八個創始人之一,則當之無愧)、袁振英、金家風、葉天底”。在這八個人之中,俞秀松、李漢俊、陳望道、沈玄廬、施存統、袁振英六人是上海共產主義小組成員。

會議決定成立青年團,名稱定為“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亦即“S。Y。”(“社會主義”和“青年團”的英文的開頭字母分別為“S”、“Y”)。青年團的名稱,在中國有過幾度變遷:一九二二年五月正式成立時,稱“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一九二五年,改稱“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一九三五年十一月,為了適應抗戰形勢,便於動員廣大青年參加抗戰,共青團改組,成立了“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青年救國會”、“青年抗日先鋒隊”等。一九四六年,試建“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一九四九年四月,正式成立“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一九五七年五月,改名為“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成立之初,沒有年齡限制,連四十一歲的陳獨秀也是團員——凡是上海共產主義小組的成員,全部都是團員。直至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時也是如此,即黨員同時是團員。

到了一九二二年底,這才明確團員有年齡限制,即二十三歲以下。這樣,一批超過這一年齡的團員,退出了“S。Y。”。個別超齡的而仍需留在團內工作的,稱“特別團員”。在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的八個發起人之中,年紀最輕的是俞秀松,二十一歲。陳獨秀指派這位上海共產主義小組的年輕成員,擔任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的負責人。負責人的職務,根據維經斯基的意見,也叫“書記”。這樣,俞秀松成為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的第一任書記。俞秀松這個後來跟斯大林有著友誼的人物,能幹而思想敏銳。他原名壽松,字柏青,曾用過化名王壽成。他後來在蘇聯工作時,叫“納利馬諾夫”。他的浙江口音很重——他出生在杭州南面不遠的諸暨,那裡是西施的故鄉。對於俞秀松來說,人生的重要一步,是在一九一六年跨出的。那年他十七歲。考入杭州的浙江第一師範學校。在那裡,他成為“四大金剛”的門生。這“四大金剛”便是前面已經提及的浙江第一師範學校的四位具有新思想的國文教員——陳望道、夏丏尊、劉大白、李次九。這位來自小縣城的農村青年,受到新文化的洗禮。他很快就博得一個雅號,曰“三W主義”——英語中的誰、為什麼、怎麼樣都以“W”為開頭字母,他遇事總愛問“誰、為什麼、怎麼樣”,猶如“十萬個為什麼”。五四運動風暴驟起,訊息從北京傳入杭州城,浙江第一師範學校成了浙江的“北大”。滿腔憤懣,總想一吐為快,於是俞秀松和一班同學籌備辦一個刊物。參加者有二十七人,有第一師範的俞秀松、宣中華、周伯棣、施存統、傅彬然,第一中學的查猛濟、阮毅成,浙江公立甲種工業學校的汪馥泉、孫敬文、蔡經銘、倪維熊、楊志祥和沈端先。沈端先比俞秀松小一歲,他就是後來以筆名夏衍出名的作家。學生們沒有錢,怎麼辦刊物?每人捐了一塊“袁大頭”(當年的銀元上刻著袁世凱頭像,人稱“袁大頭”),又向校長經亨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