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雖然透過戰爭擴大主上的人望十分重要,但卻同時引起了其他諸侯的不滿,實在是得不償失,這事情我的好好說說奉孝,其可為眼前小利冒如此風險?對了,主上,郭嘉沒有和你一道回來嗎?”聲調到後來越來越高,顯然是對郭嘉不滿之極。
不過太史慈卻絕不會誤以為管寧在嫉妒郭嘉,因為兩人在平日裡本來就是極要好的朋友,更何況管寧和郭傢俱非嫉賢妒能之人。所以管寧現在的不滿只不過是就事論事而已。
這時太史慈才笑著把郭嘉帶著趙雲明裡出使冀州,暗中打擊袁紹的事情說了出來。管寧的臉色這才好了起來,太史慈見管寧心平氣和下來了,就把郭嘉的那封書信從懷中掏出,遞給了管寧,後者莫名其妙的接了過來,和王豹一起看了起來。
太史慈卻把注意力放在了那個小小的諸葛亮身上,竭力不讓自己的驚喜在臉上表現出來。
真是太意外了!沒有想到自己剛剛回到青州,偷偷潛回臨淄的稷下學宮,那個見了自己就藏不住任何話的馬鈞居然告訴自己稷下學宮來了神童。
剛開始太史慈還真是漫不經心,心道:不是孔融那種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眼高手低志大才疏的清談人物吧?
不過看著馬鈞興致勃勃地樣子,又聽說連管寧都對其另眼相待,不由得來了興趣,隨意的一問,誰知道竟然扯出來了諸葛亮這麼個驚才絕豔的人物。把正在因為趕路而口渴不已正在喝水得太史慈弄得差點噴了出來。
這可是諸葛亮啊!
太史慈的虎目中現在帶著崇拜的神色看向諸葛亮。
雖然現在的諸葛亮只不過是個剛懂人事的小破孩兒,但後世對其神話的作用還是在太史慈身上表現得非常的明顯。
儘管太史慈一個勁兒地告訴自己諸葛亮沒有那麼厲害,也就是搞內政一等一,治軍嚴厲而已。但嘴巴還是不由自主地把自己給出賣了,對著諸葛亮道:“你就是諸葛亮吧,我太史慈久聞大名……”
太史慈說到這裡馬上覺得不對了,一下子把後面的“今日一見,三生有幸,小弟對你在新野城新官上任三把火草船借箭借東風借荊州借完了就不還氣死了周瑜還給人家做法事的本領佩服的令母親河決了口”等一連串胡言亂語吞了下去,險些沒有咬了自己的舌頭。
諸葛亮卻被太史慈的古怪表情弄得莫名其妙,心道:我一個小孩子怎麼就讓這位青州戰神久仰大名了呢?真是想不明白。
太史慈費了好大的勁兒才把自己的激動壓了下去,接著微笑道:“太史慈久聞大名,嘿,久聞令尊和令叔的大名。”
諸葛亮這才“釋然”:原來如此。
太史慈把諸葛亮叫到身邊,用令天下人見之為之顫慄的白皙右手輕撫著諸葛亮的頭髮,心中湧起奇異的滋味,柔聲道:“我進屋的時候你所講的一番道理很有點意思,簡單的說來,軍事就是為政治服務的。‘沒有政治目的的軍事是一場失敗的軍事’。”
這句話當然不是太史慈總結出來的,身為後世的特種軍人,太史慈讀過不少的軍事理論著作,其中自我感覺對自己影響頗大的就是《德軍參謀部》這本書,那裡面詳細地分析了戰爭與政治的複雜關係,道盡了戰爭的本質。和管寧闡述的新五德終始說有異曲同工之妙,只不過管寧不可能說得那麼詳細和系統罷了。
這句話一說出來,諸葛亮那雙原本就充滿智慧的眼睛立時閃亮起來,顯然明白了這其中的含義。
太史慈卻在心中嘆息,在歷史上的諸葛亮之所以每每北伐失敗,其根本原因並不在於司馬懿的阻擋,而是在於蜀國那薄弱的經濟基礎根本就不足以支援諸葛亮長時間的對外作戰。即便是諸葛亮可以殺死司馬懿又如何?蜀國哪還有實力把戰爭再打下去?
諸葛亮的北伐無非是做出了一種進攻姿態,用這種方式進行苟延殘喘的防禦而已,就是那個蜀漢的後主劉禪也深深地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並不贊成諸葛亮的北伐,甚至發生過在戰事吃緊的時候緊急調諸葛亮會成都的事情。
“家裡沒糧說話慌”啊!
不過現在的諸葛亮就絕不會遇到這種事情了。
太史慈已經下定決心要好好地培養諸葛亮,要把他培養成管寧和郭嘉的接班人。不過既然諸葛亮這小子的接受力這麼強,而且現在基本等同於一張白紙,若是自己不給他灌輸點可在這時代用上的新思想豈非可惜?
想到這裡太史慈微笑道:“不過,你那句‘戰爭的前提條件是能讓我們越打越強’‘要為我們帶來實質性的利益才可以’,說得還真不錯!孔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