艇、巡洋艦上,現成的、巨大的核能量為其的應用提供了強有力的後盾。另外,航空母艦上,衛星通訊、高運算速度的大型計算機、現成的預警系統和定位系統都給中子炮的控制和對獵物捕捉提供了先天有利條件。
長城號航母總重15萬噸,由兩座強力水冷反應堆提供強大動力。計算機系統使用了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緊縮型銀河計算機系統。
在石頭到達之前,陸揚已經做好了準備。將後甲板下方的A15號隱性炮管拆掉,快速反應的旋轉炮臺保留,上面也有機械師做好了與固定連線件,現在一眾人在石頭的指揮下,正在利用起吊裝置,加速組合加固一根長達十五米、近一米的“炮管”。
說是炮管,但它卻與常見的炮管有著極大地區別,這根管子上下一樣粗,中心空很細,只有兩厘米。管壁相對相當地厚實,裡面填充的都是準超導導電線圈。
幾十個安裝人員分工明確,這麼多人既在一個三十幾平米的地方,一點也不顯得亂。個個像是經過特殊訓練似地,安裝速度非常快。
石頭只瞟了幾眼,就跑去參與附屬裝置的連結。
炮管不過是起到中子束加速和導向的作用,剩餘的還有中子發生器,炮管瞄準系統、磁場校檢級控制系統、能源供給系統、機械調整系統、系統溫度控制系統、離子炮作業系統等等,這些系統說來複雜,但是都被陸揚和石頭設計成為模組化,只需要就位、擰擰螺絲固定後,插上控制連線線插頭就可以了。
儘管就這麼少的工作量,也是需要時間的。尤其是機械和控制系統於衛星、大型計算機系統連結幾個部分,尤其消耗時間。
資料線和電源一接上,陸揚就從炮位位置衝進計算機控制室,同時開始計算機系統的軟體連結。
連線的程式是在之前編寫好的,現在不過是把程式複製進去主機系統而已,但是,中子系統資料入庫、連結衛星控制系統、機電連動、裝置充電時間,磁場飽和建立等等都需要較長時間,需要耐心地等待。而且軟體未進行過一次聯機測試,在任何人的心裡都沒有底。
要想給出魔影戰機準確移動速度和全球座標定位,必須使用三顆以上的同步軌道衛星才能完成。而且,衛星的位置必須在指定的地球軌道上,以指定的速度執行。
這都需要提前調整到位。
三分鐘之後,在艦上工程師協助下,資料庫連線成功,衛星系統連結成功,而這時,負責警戒的戰士報告道:
“魔影戰機,菱形戰隊,據此一千五百公里,編隊開始分離,兩架一組,一前一後向此飛來”
“報告我軍戰機和軍艦的位置?”陸揚頭也沒有抬,繼續手上工作。
“報告首長,東海主力已經出發,正接近指定戰區。”
“預警一、二、三號、電子直升機中隊到達指定高度”
“北京號航母、各護衛驅逐艦已經做好防禦準備”
“水下戰鷹已經出發,正接近美軍基隆軍港”
“……”
“報告,空軍幻龍戰鬥中隊已經起飛,要求參戰。請定奪”
作戰室那邊傳來急促簡短的彙報聲,陸揚一邊快速地調整北斗六號、八號和十五號三顆衛星的姿態、高速目標捕捉訊號器,一邊將耳朵和眼睛得到的資訊在腦子中綜合,思考和判斷。一腦三用,毫無阻礙,似乎綽綽有餘。
“不行他們只能在中國邊界線之內飛行。”陸揚手指意思一刻也沒有停,接著命令道:“命令,直升機中隊發射碎片彈,一號。二線護衛艦漸次發射151導彈每輪八枚,每輪間隔20秒。注意,節省導彈,只要達到減緩‘魔影’的速度就可以。”
“是”
“是”
“……”
一連串命令迅即傳達出去,再見以長城好航母為中心,三十二導彈艘驅逐艦上,烈焰騰空,一支支長空利劍,拖著烈焰直升天空,呼嘯著穿過陰霾的雲層,向千公里外的魔影戰機衝去。
中國海軍的艦對空導彈在21世紀發展迅猛,151導彈是專門針對美軍隱形戰機研發的,帶有遠端控制和防電子干擾系統,對目標的打擊不僅準確,速度奇快,而且每顆151導彈帶有偽裝攻擊彈頭,可以大大降低攔截導彈的攔截率。但是,現在151導彈的速度不夠快,僅可對付普通超音速戰機,拿它來攔截攻擊以速度著稱的魔影戰機,根本沒有任何希望。
這個命令顯然是個指揮上錯誤,但是這個命令是陸揚釋出的,陸揚是戰區司令,軍令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