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2部分

木老爺子腿腳慢,被人群遠遠地撇在了後面。木總和木琴只得左右攙扶著,陪他慢慢走。

到了跟前,眾人知道他倆是城裡人,自然見識廣,學問大,就自動讓出了一條道。讓木老爺子爺倆去辨識。

木老爺子仔細端詳著這三塊石頭,又掏出了老花鏡戴上,俯身悶頭辨讀著碑文。木總也湊上前來,幫襯著辨讀。過了半晌兒,木老爺子才抬起頭,摘下老花鏡,使勁兒地揉著有些痠疼的眼睛。他對身邊同樣也在盯看碑文的楊賢德說道,好像是明朝時立的石碑,也可能是清朝的。從碑文磨損的程度看,立碑的時間很久遠,應該是明朝的。

楊賢德疑惑地問道,你咋知曉的。

第八章 對峙,或紛爭6)

木老爺子回道,這碑文的落款有一個“治”字。前一個辯不清,應該是立碑時的朝代年號。明朝時有“弘治”,清朝時有“順治”、“同治”,這得請專業人員來鑑定。還要透過碑文內容,綜合確定碑石的來歷和意圖。粗看碑文的內容,應該是一座民間集資修建廟宇的功德碑。後面列出的這些人名,就是捐贈錢糧的善人信士了。

楊賢德一聽,眼裡立時放出了賊亮的光芒來。他說道,謝謝木老先生呀。又對木琴吩咐道,這碑石,誰也不準亂摸亂動,派幾個放心的人手看管起來。我這就安排人去縣裡,請專家來鑑定。鑑定之前,這碑石要是出了一丁點兒的閃失,我可要拿你試問哦。

木琴也覺出這石碑有些來歷,事關重大。她忙說道,放心吧,我會看管好的。

這時,振書湊上來,自告奮勇地要負責看管。楊賢德點頭同意,說這石碑是你先挖掘出來的,功勞一件呢。就由你來看護,比別人都放心。他又揮手驅散了圍觀的人群,說該幹啥都幹啥去,趕緊回去落實會議精神。等鑑定結果出來了,我再通報給你們。

人群散去後,振書立即意識到了石碑的出現,將會為自己的建廟大業帶來重大轉機。他樂得合不攏嘴。也不急於挖地基了,叫四季等人在石碑旁搭建了一個窩棚,又叫人把自己的被褥搬了來。他就蹲守著這幾塊神奇的石頭,一霎兒也不敢離開了。甚至到了吃飯的時辰,也是叫家人送來。夜裡,就守著石碑睡覺。

金蓮也來過幾次。但她認不得幾個字,自然無法猜測這石碑的用途。不過,有了木老爺子的話,她知道,自己的預言已經得到了證實。金蓮沒有喜形於色,仍是那副淡然的神情。越是這副模樣,越發地叫振書及村人敬佩之極,肅然起敬。

第二天,楊賢德果真帶著縣博物館的兩個人來到了村子。這倆人帶著專業用具,細細地清洗乾淨了石碑,又是丈量,又是拓字,又是辨識碑體紋飾,又是翻看書籍,檢視對照。如此折騰了兩天有餘,才拿出了初步鑑定結論。

這塊石碑,記載了清朝順治年間,由民間善男信女集資興建廟宇的事情。當時,廟宇的名稱叫作“仙人廟”。

石碑的正文是:

募化新建仙人廟引從來開創補天,方稱聖乎;建立奇修,是謂仙人。夫世人之所賴惟在於神,神靈之所倚獨恃乎廟。故上自朝廷下及都井,名山大川,皆莫不有歷代之神廟以隆千古之祀典。誠之神賴廟以顯靈,人藉神以庇福,亙古昭然。神□□靈萌斯土歷有年矣,□□神威大振,□德□彰,無何風霜侵擾,雨雪飄零。敬香酬願者,朔望日漸若□□。峰巔之神樹,瑞氣蒸騰,華冠天野,遮護眾生;山頂之金泉,蓮華噴湧,暢通東海,滋養福地。重重山水,濟濟人煙,區區勝地,蔑有加焉。處處嘆無晨鐘暮鼓,家家不乏秋報春祈。看士農工賈盡是他鄉之客,誰嘆沒廟之悲?爰是□□同人,共勷此廟,□□□□,今功圓成。每逢聖誕,以享以祀,至於神得誠民而慶,民沾聖靈以錫萬福矣。

(以下是首人信士計一百五十六人,略)時大清順治九年歲次□□五月丙寅日立。

第八章 對峙,或紛爭7)

杏花村挖出了一塊年代久遠的石碑。當天,這訊息就傳遍了北山鎮的大小村落,並以極快地速度,向北山鎮的周邊地區迅速輻射開去。沒幾天的工夫,就傳遍了鄰近鄉鎮和周邊村落。

人們驚歎之餘,便想起了那個身處大山腹地的金蓮,那個整日足不出戶卻詳知古今事的神秘女人。她數年前的預言,至今始兌現。如此說來,她的確是神靈附體了,且有著先知先覺的神奇本領。就是她,運用神通,賣弄手段,最終準確無誤地驗證了杏花村裡有古廟、北山頂上有神靈這一無可辯駁的事實。既是這樣,那還猶豫什麼呢,趕快撒丫子地前去捐錢捐物捐力,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