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刻鐘後,皇后終於開恩讓眾人退下了,言外之意,也是讓喬無羈放了玄尚之。
喬無羈甩甩早已痠痛的手,憐憫地看著已經說不出話來的玄尚之,依然是那句話:「不要恨我啊。。。。。。」
而玄尚德若獲至寶般小心翼翼地捧著茶罐,說了一句「以後別惹娘娘不高興了」,便迫不及待地回府泡茶去了。
金兒定定地看著玄尚之,笑得詭異駭人,溫柔地說:「以後就要同殿共事了,要好好相處哦~」
身心倍受摧殘的玄尚之落寞地獨自一人躲到御花園深處,望著湖中的倒影,看著好似兩頰掛著肉包子的臉龐,突然悲從中來,哇一聲大哭起來。
皇宮,太可怕了啊!
第二章
玄尚之不是一個認命的人,越身處逆境,便越是心中不忿。眾人越是因為緊張寶貝太子殿下而責罰他,他便越是遷怒太子。可惜,總是會有十倍的懲罰返回他身上,如此迴圈幾番,太子活蹦亂跳、越長越圓潤,玄尚之卻心力交瘁、越活越倒退。
怎麼懲罰太子最好呢?當然是讓他失去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太子之尊!
但是皇上只有李守譽這一根獨苗,廢了這個太子實在是後繼無人。而且,就算用「穢亂宮廷」、「結黨營私」、「圖謀不軌」的罪名來嫁禍給他,但對於一個不滿週歲的皇子來說又似乎太沒說服力了。。。。。。
怎麼辦呢?
玄尚之還在尋思妥善的辦法時,宮廷的局勢卻在瞬息間變化著。
聖上李驚鴻繼位以來,迅速肅清迂腐保守、根深蒂固的舊勢力,遣散三朝元老,開設科舉吸納新秀,賦予了朝廷蓬勃的生機。可惜天妒英才,廉德帝李驚鴻在位僅四年便與世長辭,令原本欣欣向榮的朝廷再次蒙受寒霜。
但他這四年的政績對後世的發展起了推波助瀾的至關作用,在水利、農田、貿易、教育、軍事方面顛覆了千年傳統,大膽啟用全新的規章制度,為宗元最為鼎盛的「三德盛世」浩浩蕩蕩拉開了帷幕。
李驚鴻手段辛辣,鐵面無私,舊派勢力被打擊得體無完膚。為人官者,身在官場很難獨善其身,難免收受些小恩小惠,雖不致禍國殃民,但總歸失德,如今時局一變,自然成了把柄。一時間樹倒猢猻散,高官重臣紛紛落馬,連皇親國戚也諸多牽連,一下子扼止了朝中的不良風氣。
但李驚鴻的駕崩,卻使得好不容易穩定的局勢再起波瀾。
當時年僅三歲的李守譽被情勢所逼不得不登基為帝,由諸多大臣代理朝政。
李驚鴻的高壓政策得以舒緩,心懷不軌之徒又開始蠢蠢欲動。太后蕭敏為了安全守到皇上親政而忍氣吞聲,明面上對群臣百依百順,但暗地裡卻不動聲色地離間朝中勢力,暗中助長或扼制,直至形成三方勢力互相制約。
太后身心疲憊之時,也曾私下戲言,若早知今日這般辛苦,當初便不向先帝進諫「水至清則無魚」而使朝中留下一些不足為患的官員,結果現今時勢助長了他們的氣焰,反而苦了自己。
而歐陽宇軒,正是怕水至清則無魚而留下來的泥巴效應之一。
歐陽宇軒的大伯是三朝元老歐陽晏,早年征戰沙場立下無數汗馬功勞,得到當時亙古帝李思灼的賞識,賜予了御前帶劍行走的特權。爾後他恃寵而驕,行事跋扈,侍奉三代皇帝之後更是倚老賣老,自成一派。李驚鴻繼位後,歐陽晏一黨在李驚鴻的肅清計劃之中首當其衝。
膝下無子的歐陽晏將一生的心血都花費在了歐陽宇軒身上,朝中變革之時更是傾盡所有保住了歐陽宇軒的地位,最後歐陽晏被迫告老還鄉,侄兒歐陽宇軒卻沒有受到絲毫波及。
歐陽晏這麼做,本是為免老來無依的舉措,哪兒想到李驚鴻最後會有水至清則無魚的顧忌,原本就沒打算對歐陽宇軒下手?
真是白白浪費了歐陽家的財力。
歐陽宇軒聯合了倖存下來的歐陽晏舊屬,在太后有心分割朝中勢力之時表面順從,實則暗中保留實力。待三分勢力形成後,歐陽宇軒已在暗中聯絡到另兩方,雖未能連手,卻也免去了衝突,慢慢坐長勢力。
其實歐陽宇軒等人不論智慧、心機、手段都遠遠不及歐陽晏這些被驅逐的老臣,雖然時勢對太后和皇上這對孤兒寡婦大大不利,歐陽宇軒又野心勃勃,但他欠缺洞察先機的敏銳,而其它人又欠缺謀朝篡位的膽量,註定難成大事,最多逆逆聖旨、藐視聖上,過過把持朝政的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