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奇蹟。要知道。在略麥隆承認戰敗的時候,咯麥隆軍隊仍然控制在曼達拉山,而且佔據著奈及利亞東北地區。也就是說。略麥隆當局是在擁有軍事優勢的情況下投降的。而沒有等到共和**隊打進來。當然,讓咯麥隆當局做出投降決定的不是南非的斡旋,而是共和國當局開出的條件,即確保咯麥隆的領土完整。以及不追究咯麥隆政府與軍隊領導人的戰爭罪行,確保咯麥隆當局所有人員的人生與財產安全,並且在戰爭結束之後,允許咯麥隆當局人員自願選擇是否離境。總而言之。共和國開出了極為優厚的條件,而這麼做的目的也是為了減少戰爭傷亡。不管怎麼說,在穩操勝券的情況下。共和國當局沒有理由為了軍事上的勝利而讓成百上千的將士流血犧牲。可以說,這場戰爭給共和**隊造成的傷亡已經夠大了,哪怕能夠拯救名軍人,也有必要做出努力。
當然,咯麥隆投降,不等於西非戰場上無戰事。
為了阻止美國出兵干預(當時在幾內亞灣有一支美國海軍的兩棲艦隊。上面至少有一個陸戰旅的地面部隊)。在咯麥隆當局宣佈投降之後。共和國陸軍的低空突擊部隊就到達了雅溫得、杜阿拉、巴門達、恩網代雷等地,控制住了這些重要城鎮,並且接管了當地駐軍的指揮許可權。整個,突擊行動只持續了口個小時,雖然期間發生了幾場小規模戰鬥。但是傷亡都不是很大。等到美國當局反應過來的時候,共和**隊已經控制了咯麥隆的犬部分軍事設施,並且俘獲了在咯麥隆活動的全部美國人。受國際法影響,在軍事行動結束後,共和國就透過南非遣返了美國駐咯麥隆大使館的工作人員,只扣留了那些沒有外交官員身份的軍事顧問,並且在戰爭結束之後,以反人類罪與戰爭罪審判了這些軍事顧問。
這也無可厚非,按照國際法。軍事顧問屬於僱傭兵。
順利拿下西非戰爭之後,共和國陸軍沒有停下腳步,在勁年6月底。到達奈及利亞的2個戰鬥單位就輪番向西推進,在接下來的半年之內。先後控制了貝南、多哥、迦納與象牙海岸,在年底的時候將戰線推進到了賴比瑞亞這個由當年回鄉的美國黑人努力建立的國家。
戰爭打到這一步,重點就由地面轉向了海洋。
雖然在地面戰場上,共和國陸軍仍然有很大的發揮空間,比如可以從賴比瑞亞北上進軍摩洛哥,與從中東戰場上出發的部隊在大西洋岸邊會師,但是從整個戰場局勢來看。隨著共和國陸軍在中東戰場上發力,牽制住了美軍的主力部隊,加上以色列已經動搖,所以共和國當局更應該考慮的是如何取得大西洋的制海權,即進軍大西洋。
對共和國海軍來說,直到這個時候,才算將優勢力量轉化成了勝利
實。可以說,直到這個時候,共和國海軍才遇到了真正的考驗!
國策 正文 第一百零七章 走向決戰
小說巴士 更新時間:2010…10…28 12:43:17 本章字數:11373
二難發現。到翩年底。也就是共和國海軍在太平洋戰切氣叨山軍美洲大陸做準備的時候,大西洋方向上的戰鬥也取得了重大突破。受此影響,共和國當局在進軍美國本土的時候有了更多的選擇。
可以說,這也是聳時最突出、最重要的問題。
如果僅從海軍的立場出發,自然會把重點放在太平洋戰場上,即在攻佔以巴拿馬為核心的中美州之後,進軍美國西海岸地區,或者從加勒比海方向登陸美國南部的墨西哥灣沿岸地區,根本沒有必要從好望角或者直布羅陀海峽繞道進入大西洋。再從大西洋方向上登陸美國東海岸
區。
事實上,海軍的建設工作基本上是圍繞著這一戰略展開的。
拿至關重要的艦隊建設來說,到勁年的時候,海軍有意放慢了戰艦的建設速度,準確的說,是沒有擴大戰艦建造計劃,而是把多餘產能用於建設兩棲艦艇與海上基地多餘產能主要是肋年的運輸船隻損失率比預期的小得多,可以把原本計劃用來建造運輸船的資源用來建造戰艦。如此一來,海軍在很大的程度上成為了運送與支援陸戰隊作戰的“後勤大隊長”即便艦隊作戰能力仍然具有壓到性的優勢,可是在確保以太平洋為主戰場的情況下,海軍很難在大西洋上發起戰略進攻,或者說在大西洋上的戰略進攻行動需要承擔很大的風險。
問題是,海軍的這一戰略讓陸軍無法接受。
雖然按照戰後的說法,第三次世界大戰給軍事力量帶來的最大變化就是讓天軍取代陸軍與海軍,成為頭號軍種,但是在大戰期間,特別是在以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