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書人 once918蒐集整理上傳1990年10月,兩德既已統一,新德國仍稱德意志聯
邦共和國,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成員,則蘇聯官方的情報機構克格勃就不可能
在德國公開活動,原來在德國東部地區的克格勃人員,也就必須分批撤出。整個
歐洲的形勢和戰略均勢都發生了不利於蘇聯的變化,蘇聯自身也處於風雨飄搖。
?大廈將傾的危機之中。這一年普京接到上級的命令,攜眷離開工作和居住
了6 年的德累斯頓,結束了作為外派情報官員的生涯,回到了故鄉列寧格勒。還
在德國的時候,普京透過德國媒體和蘇聯報紙的報道,透過克格勃內部的通報,
大致瞭解蘇聯形勢的發展和變化。他不在蘇聯的這6 年,變化確實太大了。1985
年3 月10日,蘇共中央總書記契契爾年科因病逝世,翌日蘇共中央全會選舉米。
謝。戈爾巴喬夫為總書記。同年9 月蘇聯最高蘇維埃任命尼。伊。雷日科夫為部
長會議主席(總理)。這表明蘇聯的病夫治國和老人政治時代的結束,蘇聯政治
進入了戈爾巴喬夫時期。1931年出生於農民家庭的戈爾巴喬夫,少年時當過農機
站的聯合收割機的副司機,21歲加入蘇共。24歲畢業於莫斯科大學法律系,但畢
業後一直從事共青團和黨務工作,1966年亦即35歲出任斯塔夫羅波爾市委書記,
在此時期透過函授獲得了農學學位。1968~1970年擔任斯塔夫羅波爾邊區黨委第
二書記,1970~1978年擔任第一書記,期間在1971年當選蘇共中央委員。1978年
當選蘇共中央書記,被調到莫斯科的蘇共中央擔任負責農業的書記。1979年當選
政治局候補委員,1980年當選政治局委員,進入權力核心,是當時政治局委員兼
書記處書記的五人中最年輕的。1985年8 月,亦即當選總書記之後5 個月兼任蘇
聯國防會議主席,三年後當選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集黨政軍大權於一身。
戈爾巴喬夫是安德羅波夫一手提拔的,他們是同鄉。但是安德羅波夫欣賞戈
爾巴喬夫的主要原因,是後者思想敏銳,比較能幹,善於處理和各方面的關係。
安德羅波夫雖然只擔任了一年多的蘇共總書記,卻改變了勃列日涅夫的停滯局面,
給蘇聯帶來了一股新風。他首先在理論上採取了比較務實的態度,認為蘇聯“發
達的社會主義”是剛處在開端而不是已經建成了,並提出在現階段應該允許各種
所有制並存,肯定市場的調節作用,強調物質利益和按勞分配。此外,安德羅波
夫嚴明紀律,整肅黨風。這或許同他長期擔任克格勃主席有關。安德羅波夫也很
清楚勃列日涅夫時期蘇共黨風敗壞黨紀鬆懈,採取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整頓措施,
從1982年年底到83年年底一年內,蘇共中央撤換了70多名中央部長和州黨委書記。
安德羅波夫還推動了經濟體制改革,包括推行農業集體承包責任制,工業和建築
業推廣作業隊,還擴大了生產聯合公司的自主權。然而,安德羅波夫身體孱弱,
在克里姆林宮只待了15個月,還沒有能夠使改革深入就病逝。繼任的契爾年科繼
承了安德羅波夫的改革,但他本人年老多病,不堪重任,作為最高領導人的時間
比安德羅波夫還短,只有11個月。在這個時期戈爾巴喬夫受到契爾年科的歧視,
其他元老也排擠他,契爾年科去世後,外長葛羅米科力排眾議,推舉戈爾巴喬夫
出任總書記。
戈爾巴喬夫面臨的局勢是嚴峻的。雖然,這時候的蘇聯已經是超級大國,但
是代價極為沉重。在70年代蘇聯的國民生產總值只有美國的一半,蘇聯的軍事開
支卻和美國並駕齊驅。美國的軍事開支只佔國民生產總值的5 ~7 %,蘇聯卻佔
16%。蘇聯經濟的發展是畸形的。蘇聯有豐富的自然資源,農業卻連年歉收。工
業產品笨重粗糙,還供不應求。蘇聯能夠製造最先進的核武器,卻不能為醫院提
供足夠的棉花棒和注射器針筒。蘇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