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軍的意志。
…
我軍以逸待勞,在波斯波利斯城外迎戰大流士回援的波斯軍隊,其時,我軍主力十二萬,波斯軍十五萬,外加城內守軍兩萬,雙方在波斯城外展開了最後的決戰。
這一仗勝利,則波斯人依然是波斯高原、兩河流域與小亞細亞半島的霸主。失敗的話,則這個古老帝國將徹底毀滅。
對龍族來說,這一仗是統一世界最後的關鍵一戰,我勢在必得!
面對著亡國滅種的最後關頭,波斯大軍也爆發出強大的衝擊力,所有殘存的戰象與騎兵都被集中起來,對我軍發動最後的攻擊,他們的背後,是無數眾志成城發出最後吼聲的波斯戰士!
戰象部隊,是古代戰爭史上曾出現過的一種強大的特種部隊,它在戰爭中發揮著現代部隊中坦克的作用。經過訓練的戰象。作戰時衝鋒陷陣,勇猛無敵,能破城門、毀營壘、折武器、踏敵軍、陷敵陣,常給敵方造成極大的殺傷。它們主要的作用是在衝鋒時踩踏並衝破敵軍陣線。勢不可擋的衝向敵軍的戰象不僅能在敵軍中製造驚恐和慌亂情緒,而且還可利用馬不習慣大象散發的氣味這一特點,令敵軍戰馬受驚失蹄。與騎兵的戰馬不同,戰象的皮很厚,不會輕易受傷,即使步兵的長矛陣也很難擋住它,一般的陷阱更是無用。
此次戰鬥,波斯人出動了最後的七十頭巨大的戰象,騎兵也換用了剛剛從龍族那裡盜版去的馬鐙,戰鬥力大增,戰象在前,騎兵在兩翼,後面是士氣極為悲壯的波斯士兵,哀兵必勝,該死的大流士在戰前一定做了煽情的動員,這傢伙,怎麼不去做演員?
只不過,硬碰硬從來不是龍族戰士的習慣。
在兩軍交戰的陣前,早已經挖了無數巨大的陷坑與壕溝,並且加大了陣地的縱深,波斯戰象厲害,這個我們早已防備,另外,還準備了大量猛火油,雖然大象著火後爆發力殺傷力更強,但是不分敵我,所以波斯人這一優勢也被抵消,這樣我們就可以在後面從容消耗海量的波斯大軍了。
畢竟是文明的差距,古代人怎麼鬥得過奸詐似鬼的現代人?
戰象戰鬥意志再高,也受不了連綿的火陣,只能吃痛倒卷而回,反過來踐踏波斯自己的戰陣,幸好戰象數量不多,控制及時。所以傷亡不大,但卻給波斯人計程車氣帶來毀滅性打擊。
但是,波斯人當然不甘心就這麼走向滅亡,哀兵必勝,他們懷著不成功便成仁的心情,義無反顧地向龍族軍隊發起了衝鋒,而龍族軍隊也在熟練的配合下,開始收割波斯人的生命。
………
此戰是真正的不死不休了,雙方在波斯波利斯城前大戰三天三夜,再次屍積如山,血流成河,最後雙方都只剩下了幾萬人馬,大流士剩下的這十多萬軍隊全是百戰的精銳之師,是他最後的底牌,而雖然我們有熱火器,但是比例不高,奴隸兵戰鬥力不低,但是缺乏配合,在戰鬥中傷亡比例要高於波斯人,所以總的來說波斯軍稍占上風。
雖然我早已經有所預計,所以龍族軍隊是作戰休息交替,此時也已經是疲憊不堪,波斯人就更加慘了,完全是在靠最後一股氣在撐著。
不過,山魈所部的捲土重來,成為戳穿波斯這個吹了氣的巨人的一根針,疲憊至極的波斯人本來還對打勝這場戰役抱有最後一線希望,但是,十萬人以上的印度兵的出現,成為了壓垮他們精神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十萬印度兵,雖然在以前,只能抵擋大流士部隊的一個衝鋒,但是,在這個時候,大流士將士只憑最後一點意志在堅持,這些習慣欺軟怕硬的印度兵就成了下山的猛虎了,那氣勢,是逮誰滅誰,勢不可擋!
大流士見事不可為,果斷下令,大軍撤退進城,憑藉高牆深壘繼續抵抗龍族侵略者,自己率領一部分人馬殿後,拼死拖住龍族大軍,掩護族人撤退。
大流士也是英雄,率領著幾千人馬,關鍵時候爆發出驚人戰力,竟然生生擋住了我方數萬人的衝擊,讓殘餘的波斯軍隊順利進了城,這一來,我們要結束戰鬥就又不知道要拖到何時了。
為了避免更多傷亡,我無奈之下,只得下令炮擊這股頑抗的敵人,將其全部消滅。
大流士中炮陣亡,波斯波利斯城頭哭聲震天,我軍乘勢發動攻城戰,無奈波斯波利斯城牆堅固,軍民一心,眾志成城,用石塊,巨木、沸水等反擊,我軍傷亡慘重,後繼無力,被迫退下陣來,然後雙方短暫休戰,積蓄力量。
大流士陣亡後,餘部龜縮在波斯波利斯城內繼續抵抗,我也不願意在攻城戰中多消耗自己的戰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