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到達武漢,第11集團軍兵力達到9個師1個旅,隨即制定了《會戰指導大綱》,決定乘新部隊到來老部隊尚未離開的機會,在5月上旬採取快速奔襲,在棗陽附近捕捉和殲滅第5戰區主力兵團。
日軍計劃先以第3師從桐柏山南麓地區快速奔襲,突破第5戰區左翼,將對方相當力量鉗制於該地區,並以一部由信陽向桐柏縣方向迂迴;爾後,以主力第13、第16師、騎兵第4旅,由鍾祥及其以東地區,向棗陽南側及其西北地區迂迴突進,圍殲第5戰區主力於棗陽周圍地區。
4月下旬,第5戰區在日軍大部隊向鄂中集中的情況下,停止攻勢行動,調整部署,準備應敵。李宗仁對當面敵情判斷為:“不下三師團之敵,將以主力由浙河及其以北地區西向,有力之一部由鍾祥附近北向,夾擊我在襄河東岸之主力兵團。”'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抗日戰爭正面戰場》下,江蘇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826頁。'
第5戰區決心以主力實行攻勢防禦,粉碎日軍企圖,長久保持襄河東岸地區;襄河西岸地區部隊一部渡河攻擊,竭力鉗制日軍兵力,以利主力作戰。戰區將主力控制於襄花公路方面,以左集團第11集團軍、第31集團軍負責該方面防務。以第22集團軍為第二線兵團,其第41軍位於唐河、自河及襄河右岸;第45軍集結於茅茨畈,暫歸李品仙指揮,準備對鍾祥方面使用。
5月1日,日軍第3師開始向隨縣地區發動進攻。日軍由應山以西的淅河、徐家店一線進攻守衛郝家店、孫家寨之線的第84軍第173、第174師,當日陷郝家店、孫家寨。第173、第174師乃轉守塔兒灣。第二天,日軍猛攻培兒灣,並向守衛高城附近的第13軍第89、第110師發動攻擊。經兩天激戰,4日,塔兒灣夫守。高城陣地,亦被迫放棄。第13軍所部轉守漂水西岸陣地。此後,日軍遭到越來越頑強的抵抗,5月8日以前,日軍未再獲進展。
5月5日,日軍主力第13、第16師及騎兵第4旅,向第5戰區右集團發起進攻。日軍由京山、鍾祥以北三陽店、洋梓一線向第59軍第180、第38師,第77軍第37師發動猛烈攻擊。迅速突破長壽店、流水溝及其附近陣地。
第59軍一部退守襄河西岸,一部北退,日軍跟蹤前進。7日夜,日軍進入滾河一線。8日,日軍攻佔棗陽,一部進抵襄花公路雙溝(樊城東北約30公里)附近,切斷了左集團後方聯絡。
為使左集團擺脫日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