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足以養兵也不足以賑災,究其根本,就是因為朱元璋提出那個愚蠢的“官紳不納糧、國家養士”的政策,以東林黨為首的大官僚大商人組成的官商利益集團、中高階軍官、皇室宗親權貴一起兼併了百分之九十的良田東南大商人豢養起來的大官僚東林黨忽悠著豬一樣的朱明皇帝取消了對工商的徵稅,國家全部的稅收都壓在自耕農身上,而自耕農手裡只有不到百分之十的薄田,風調雨順還好說,一旦天災**起來,自耕農無法支撐,只得拋荒流亡天下開始四分五裂。
東漢末年的情況,跟明末是一樣的,世家大戶兼併了大部分的良田卻不用交納一點兒錢糧,朝廷屢次對西羌用兵,高昂的軍費都是壓在黎民百姓頭上,災荒連年不斷,大亂自此開始。
其實何止是明朝、東漢,隋末、唐末、元末都是如此元朝之所以滅亡,民族衝突並不是最致命的地方,歸根結底還是土地兼併等一系列經濟政策搞差了,百姓不堪忍受,紛紛舉旗造反。…;
呂布不想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有朝一日淪落到明朝末年那樣的地步,他一定要做一番改變。
呂布清楚地知道自己現有的力量不足以挑戰全天下的世家大族,所以他一開始頒佈這四點土地政策,並不針對世家大族,只在中央軍內部施行,等到他羽翼豐滿之際,就會把矛頭對準世家大族。
呂布頒佈這四點土地政策,事先在軍中各級將領間徵詢了意見,大家對前三點都沒什麼異議,很多將領對第四點非常牴觸過不多久,就有激烈的抱怨聲傳到呂布的耳朵裡:“從古至今,一旦封侯,便有食邑,不會再被徵收田賦,主公怎地如此吝嗇,難道不想西楚霸王之敗便敗在對將士吝於封賞嗎?!”
呂布大驚,連忙招來所有隊級以上的將領議事,呂布先問了一個問題:“我們中央軍大興屯田,以後不會再缺糧了,在這樣的情況下,請問在座的諸位是想讓家裡堆滿糧食呢,還是想家裡堆滿金銀?”
眾將大笑道:“當然是想家裡堆滿金銀了,糧食一多就會貶值。”
呂布擺出一副無奈表情:“那你們為什麼還要那麼多田地做什麼?!我已經反覆強調過,朝廷衰敗根源在於土地兼併過度,朝廷賦稅全部壓在少數自耕農肩上,為此,朝廷的政策以後就是要抑制兼併,你們乃是我親信將領,更要配合我完成這項偉業。
至於讓家人富足,很容易,我們每次戰爭所獲,都會按照每個人的戰功高低給予不同的賞賜,你們可以用這個賞賜去經營商業,像陶朱公一樣發家致富,當然,我希望你們還是要專注在領兵打戰上,讓你們的妻子兒女或其他家屬負責經商。”
呂布拿來一張地圖,是他草繪的地圖:“我們控制了渤海,可以從渤海這裡跟倭國、高句麗、南洋諸蠻夷貿易,我們控制了五原郡,可以從這裡向北跟鮮卑、西域各國做貿易。這樣的貿易,一來一回,都是十倍之利,豈不是遠遠強過種田!我希望你們能夠把種田的區區幾鬥米糧的蠅頭小利拋開,專注在利潤更大的跨國跨洋生意上去,把我們對外貿易給活躍起來。我希望你們的家人販售的是絲綢、茶葉、瓷器、紙張這樣的東西,千萬不要販賣鐵器、糧食等東西,一旦讓我知道你們的家人跟境外交易違禁貨物,不但你們的家人要論罪,你們自身也會受到牽連,你們本來光明的前程也會受到影響。”
呂布現在頒佈這四點土地政策,對最廣大的中央軍將士都只有好處沒有壞處,只對少數世家子弟或已有封邑的高階將領有所影響,呂布便一一耐心說服,再在其他地方做一番補償。但不管怎樣,這第四點的政策一定要雷打不動地推行下去,若是等到天下大定的時候再去推行就太晚了,早一點兒推行,出現了什麼問題就早一點兒解決。呂布現在還巴不得出現點問題,解決掉了,才能讓中央軍百分之百地掌握在他手中。【未完待續本文字由 提供。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援,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第344章 納杜秀娘為妾
style=text…indent:…54516px》
神魔系統
&n 數日前,呂布的族弟,現任渤海郡尉的呂岱,領著招募好的一千漁民,前去渤海灣給前任渤海郡尉秦誼送行,已被呂布說服的各級將領也派他們的家人、奴僕前去渤海,準備跟隨秦誼探一下遠洋貿易的路線。
兩艘巨大的車船聳立在渤海之上,只見那大船長二十丈,寬三丈,船底厚二尺,二十個車輪槳,高三層,能藏上千名士兵,一個大船名曰越海號,一個大船名曰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