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衍發現董卓看似勢大卻被天下厭棄,呂布看似勢小卻能聚攏天下之力共殲董卓,董卓必然會從洛陽敗退,等董卓西涼大軍敗退回京兆扶風一帶,法家為世家大族,必定會遭受董卓西涼兵的荼,看來只好離開扶風前往鄴城。
在法正的勸告下,法衍把家中所有田地商鋪都悄悄售出,遣散奴僕,領著全家老小,繞道去了安定。到了安定以後,法衍把任命詔書呈遞給皇甫嵩看過,皇甫嵩便派二千人馬護送法家一行人前往鄴城,渡過黃河,到達河東,再由幷州牧朱儁派人護送到壺關,再由上黨太守張楊護送到鄴城。
諸葛家、陸家、法家到達鄴城估計還需要一個多月,不再贅敘。
———————————————————————————————
皇甫嵩鎮守涼州,準備爆董卓的菊花,所以無法親身前來。
朱儁鎮守幷州,準備插董卓的肚臍,也無法親身前來。
劉虞身為幽州牧,雖然遙領太尉之職,卻因幽州為邊陲,鮮卑、烏桓時時侵擾,劉虞須要安撫那些蠻族,亦無法親來鄴城。
但他們這三位重臣都派了親信前來鄴城聽命。
皇甫嵩的侄子皇甫酈來到鄴城,因能言善辯,被任命為大鴻臚丞,協助大鴻臚掌管接待賓客之事。
按照東漢制度,凡諸侯王、列侯和各異族的酋長,以及外國君主或使臣,都被視為皇帝的賓客,所以與此有關的事務多由大鴻臚掌管。如諸侯王、列侯受封或其子息嗣位,以及他們因有罪而奪爵、削地,都由大鴻臚經手處置。諸侯王進京朝見皇帝,大鴻臚典掌禮儀;諸侯王死亡,大鴻臚遣使弔唁,並草制誄策和諡號。臣屬於漢的異族酋長,在接受漢的封號或朝見皇帝時,以及外國使臣來貢獻等,屬於禮儀方面的事務,都由大鴻臚承辦。郡國派屬吏到京師上計,大鴻臚要為他們安排館舍。
換言之,大鴻臚是外交部長,皇甫酈的大鴻臚丞相當於外交部常務副部長。…;
皇甫嵩隊對侄子能榮升到這個位置相當滿意,鄴城的六位輔臣見這個任命讓皇甫嵩對鄴城朝廷更加擁護,也非常欣喜。
朱儁的族弟朱光來到鄴城,因其善能治政,被任命為大司農,具體負責徵收田租、芻稿稅、算賦、貲賦、更賦、過更、算緡等賦稅,還經營鹽、鐵、酒的製作專賣,從事均輸、平準等商業活動,而且管理漕運和調撥物資,負責國家官吏的俸祿、軍政費用等財政開支。
朱光在歷史上曾經做過廬江太守,在廬江屯田,後來被呂蒙、甘寧所破,說明他軍事才能應該遠遜於治政才能,治政才能貌似不錯,但他能做大司農多是出於勢力的平衡,出於對朱儁的拉攏。
呂布當然是想安插韓浩或石韜做大司農,但他們年紀輕,又出身於寒門庶族,又從沒有做官的資歷,所以根本擺不上臺面,呂布只能讓韓浩和石韜在屯田上積累經驗,等他們影響力和名聲足夠了再讓他們慢慢升做大司農,像韓浩現在就兼任大司農丞,待朱光任期完畢後,再讓韓浩擢升到大司農。
不過這時候的大司農的部分職權,比如徵收田租、芻稿稅、算賦、貲賦、更賦、過更、算緡等賦稅和負責國家官吏的俸祿、軍政費用等財政開支都慢慢移交內閣的戶部管理,大司農慢慢地便退化為後世的農牧部和林業部的合體。
劉虞派兒子劉和和親信田疇前來鄴城為天子效命。
劉和原來就是少帝劉辯的侍中,當初劉辯逃出洛陽城時,劉和就一直跟隨,到了鄴城以後,請假去幽州探望父親,劉虞又派他重回劉辯身邊再任侍中。因為侍中是侍從皇帝左右,出入宮廷,與聞朝政,算是親信貴重之職,所以暫時加無可加。
田疇,是北平田氏的精英子弟,北平田家是鉅鹿田氏的附屬家族,田疇此番前來拜見天子,也順便拜見了田家家主田豐,在田豐的引見下,拜見了徵北將軍呂布。
#c
第183章 太僕丞田疇
呂布從正史上,從演義上,都知道田疇田子泰是一個有文韜又有武略又有大智慧的人。
呂布自從做了主公,“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便是他的理想,求賢似渴幾乎成了他的一種本能,他見田疇第一面,就想把他招致麾下,當即就想任命田疇為徵北將軍從事中郎,卻被田疇所拒。
田疇是奉舊主劉虞之命為天子劉辯效力的,他事先對呂布知之不深,不願意貿然就投呂布為主公,便道:“我仍拜劉太尉為主公,一臣不能侍二主,還望呂將軍海涵。”
此言一出,呂布就明白了田疇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