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部分

抗戰勝利前夕,國府受美國的壓力,談判簽訂《中蘇友好條約》,經國受命,擔任宋子文的隨員,後調外交部東北特派員,辦理對蘇外交(下章將予詳述)。此處續談青年軍復員各節。

一九四六年年初,蔣先生下令成立“青年軍復員委員會”,陳誠任主委,蔣經國任副手,研究擬訂復員辦法。

復員當然非復員不可,蔣先生另有想法。他指示:

“青年軍復員,不是青年軍的結束,而是青年軍新發展的開端,今後要制定一套辦法,使青年軍成為國軍後備兵員的精英,同時要加強復員青年軍的政治組訓工作,使他們在社會上成為一股新興的‘革命力量’。”'9'

何謂“革命力量”?說得更清楚一點,就是“效忠領袖”的力量。四月,“青年軍復員管理處”成立,陳誠處長,蔣經國和彭位仁'10'副之。

復員青年,受到升學和就業的優待,有的進大學,有的進先修班,程度不夠念大學的,進青年中學,'11'就業的,原來在機關任職的,回原單位,又升級又加薪,原來沒有職務的,介紹職業。

復員工作,經國的確賣過無數力氣。但是,“青年從”、“國大代”、“軍官總”等,仍被社會公眾,列為五害之一。'12'

復員後的組織,經國仍不放鬆,約有下列數項:

.成立“復員青年軍聯誼會”,中央設總會,領導機構是幹事會,經國自兼總幹事。聯誼會設南京中央路德潤廬中央幹校校友會內,成為太子的衛星組織。省市設分會,機關學校設通訊組,層層組織,縱橫聯絡。

.青年軍八師的建制,保持原狀。師設“軍士教導營”,讓志願留營的,接受訓練後,升為次期青年軍的班長。

.復員管理處,改為常設機構。

四月三十日,國府還都,五月五日,中央各機關在南京恢復辦公。經國班底的有形力量,僅剩下“中央幹部學校”最後的堡壘。CC系建議,中央幹校和中央政校合併,設立“國立政治大學”。

“政大”預定蔣公自兼校長,經國任教育長,嚴格地說,蔣的學歷,不符合大學校長的資格,他在日本只從振武學堂,拿到一張文憑,做個小學校長,都非常勉強。但中國的情況特殊,蔣曾兼任所有軍事學校的掛名校長。

CC的如意算盤,吃掉幹校。而經國暗中的計劃,吞沒政校。

政校的前身“中央黨校”,在南京紅紙廊,戰前即有校舍,國府接收的同時即修葺校舍,師生陸續回京復員,一九四六年秋季始業,正式招生,合教職員、師生有一千多人。

幹校創校伊始,在南京沒有片瓦,到一九四六年夏,專修部第一期,剛畢業的發,研究部第二期,草草結束。大學部這年未招生,相形之下,和政校不成比例。於是合併也者,成了“政校吞併了幹校”,談判代表遊餛說,對方“人多勢眾”。

補救辦法,幹校爭得一席訓導長,侍從室傳達,蔣公要教育部簽呈舉薦蔣經國為政大教育長。命令釋出後,經國一身三職,除“政大”外,尚兼三青團中央團部第二處(組訓)處長和國防部“預備幹部管訓處”處長(後改“國防部預備幹部局”局長),不僅他個人志躇意滿,認為雖有東北之失,仍有可為。他的親信幹部們,更意氣奮發,準備到“政大”,大施拳腳一番。

天下的事,就這麼難說,煮熟的鴨子,長著翅膀沖天而去。蔡省三先生的記載,茲原文引錄:

“豈料事出意外,國立政大的公告欄貼出了

‘校長蔣中正’的皇皇告示:‘奉教育部X X號令,國民政府主席任命蔣經國為國立政治大學教育長。特此遵照公告,仰全校師生一體知照。’聚集在公告欄前的學生,議論紛紛,七嘴八舌,聲音越來越嘈雜,流露出一片反感.忽然有人高喊:‘同學們,請看老子任命兒子,要拿我們當孫子呀!’‘我們不當孫子!’學生中爆發出怒吼,接著人聲鼎沸,連珠炮發出震耳的口號:

‘反對兒子教育長!’

‘反對父子家校!’

‘蔣經國滾開吧!’”'13'

當晚“全校學生大會”透過三項緊急決議:(1)派代表向教育部請願,請收回成命,撤銷蔣經國教育長的任命,另派賢能之士。(2)全校實行罷課抗議,不達目的決不復課。(3)在校外展開抗議運動。

反對蔣經國,等於間接地反對蔣先生。據到現場觀察過的蔡省三、倪志操(中央團部第五處調查組長)的結論:“那種強烈的反蔣氣氛,使人明顯地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