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南海的鉅額經貸案,就是典型。一個“民營企業主馮某”,有何等能量能夠向中國工商銀行當地支行貸款74億元進而挪作他用,或是提出款項轉至境外呢?縱有銀行內賊相呼應,都讓人難以想象。而透過調查便可知曉,經來賣魚佬出身的馮明昌第一次到當地支行獲取大額貸款,有市主要領導陪同前往;而其多年來所獲鉅額資金的抵押證明絕大多數都是偽造,且均由當地政府國土局和房地產局開出。
更有甚者,是馮明昌的華光公司與他所在的南海市(今為佛山市南海區)財政局的關係。雙方的資金往來達十數億元之多,財政局的副局級幹部,正是執掌華光公司財權的“財務顧問”,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馮明昌的故事,在官商勾結的主旋律下演繹到極致:他充當法人的華光等一組公司,被政府推成地方“民企航母”,聲名顯赫;同時卻是地方政府藉以借款提款填補境外投資漏洞的載體。至此,所謂民營資本,已經完全演變成了官僚資本。
這起廣東南海“華光案”,恰是官商勾結的最壞例項。此案發生在私營經濟活躍、素有“南海模式”之稱的南海,既使人看到官商勾結的企業與當地眾多真正民營企業具有實質區別,也足以成為廣大民營企業的鏡鑑。現實表明,官商勾結之於民企,雖看似發展“捷徑”,卻蘊o?了難以估量的風險。雖然確有少數企業曾透過與政府“合作”殺出重圍,成為業內翹楚,但在更廣大的意義上,這種勾結只能導致普適性規則的缺失,置大多數其他民營企業於競爭中的不利地位。而由於在官商勾結之中,權力的*極易左右和侵蝕民企,走此“捷徑”或千方百計想擠上此“捷徑”的民企,其實面對著比市場環境更難把握的高風險,其命運可能相當悲慘。有心求紮實發展、建百年基業的民企,應當也必須避此險境。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官商勾結”和民營經濟 (2)
當然,避免中國經濟,特別是民營經濟因官商勾結而扭曲,關鍵還是擺正政府的位置。“華光案”究其根源,與其說是民企的過失,毋寧說是政府權力膨脹而不受約束的結果,而具體的政府官員則利用了這種權力。應當承認,中國在改革的現階段強調發展民營經濟和“國退民進”,不僅指企業之進退,還包括國家權力及其各級代理人從市場中撤退這一要義。而後者的難度更大。
當前各級政府仍然有很大的權力干預企業行為、扭曲市場競爭,民營企業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在資源、市場準入等多方面處於不利地位。倘政府權力沒有有效制衡,則與政府及其官員合作就很可能成為一種理性的選擇。因此,調整政府角色,正是中國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的保證。近期內,政府權力完全退出市場尚難實現,可退而求其次,建立起普適性規則,使民營企業向官方索取資源時有一個公開透明的競爭舞臺;長遠計,則應不斷加強法治建設,借依法治國之途限制政府權力,為健康的市場經濟創造必備環境。所有的努力都只能從眼前做起,從我們自己做起。從限制官商勾結到杜絕官商勾結,中國民營經濟的崛進之路會充滿曲折,卻應當是有希望的。
…2004年第13期…
對*現象要有經濟學思考
讓人主動想做好官,不想、不敢也不能做壞官,需要一種健全機制,現在就應當對此進行更積極的探索。
近來反*案件曝光很多,這毫無疑問表明了反腐倡廉的力度在加大。本月曝光數起,最突出的,包括了深圳能源集團總經理勞德容案、海南工商局長馬招德案、湖北證券前總裁陳浩武案、三峽證券前管理層案等,引起人們諸多思索。報道這類新聞有不同的辦法,《財經》著眼於翔實報道事實經委,提供案件發生的經濟背景與體制背景,並分析*在相應經濟領域發生的各種環節。我們相信,這種努力不僅符合新聞調查報道的基本經則,而且可以為*現象的經濟學分析提供典型案例。這對於中國反*的整體戰略安排與制度設計是有意義的。
可能會有一種看法認為,*就是鮮廉寡恥、道德敗壞,有多少玄機可以分析呢?關鍵還是對官員思想品質的教育和考察。還有些“反面教材”在編制時側重從現象進行歸納,從個別而一般,總結出諸如“貪官多喜歡養情婦”、“貪慾膨脹鋌而走險”之類的規律,試圖給後人以警示。這些當然都是有道理的,思想教育、紀律檢查由是顯示出重要性。但與此同時,我們不應忽視、並應當特別看重經濟學家所提供的分析。特別是因為中國正處於經濟轉型期,而*的發生不可能不與改革的制度安排相關,經濟學家在*研究方面的理論創